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几年,针对新课改的教师知识培训和教材培训一直红红火火,每位参与新课改的教师都参加了至少一轮的培训,但不少一线教师反映他们并没有从新课改培训中获得多少收益,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也没有多大的改观。究其原因,新课改培训的功利主义色彩太浓厚难逃其咎。说老实话,面对新课程改革,广大的一线教师是非常需要培训,也渴望参加培训的,但他们眼里的培训应该是能够真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获得发展的培训。让新课改教师培训远离功利主义影响,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要努力创设适合教师需要,形式多样,富有活力的教师培训机制。这…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新课改培训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广东省从2004年7月开始启动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新课改培训,至今新课改培训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参加培训的教师学员的角度分析了新课改培训的现状,进而从实践的层面对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和培训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丁小平 《教书育人》2006,(12):24-25
新课程向纵深推进了四五年,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掌握怎么样,新课程培训情况到底如何?我们带着疑惑对一所40名教师的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参加省级培训0人,市级2人(各参加3次),县级12人,26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我们对其中的几名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家对新课程都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也掺杂一些忧虑。  相似文献   

4.
暑假到了,各地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也粉墨登场了。作为一线教师,也都愿意利用假期来“充充电”,提高一下自己,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但在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对教育理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2007,(8):F0003-F0003
集中培训我们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每年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对于未亲身参加培训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资源包或教材网站,以自学的形式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调查表明,一线教师对我社教师培训的平均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时下,教师培训已经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应该培训什么、怎样培训,这是所有学校都必须面对且认真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据我所知,目前学校的教师培训一般都是这样一些内容:请专家做辅导报告,学习有关理论文章,派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和有关培训,组织听课观摩、评比、交流。这些措施,对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和优化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但我觉得,仅靠这些培训措施还远远不够,要想使广大教师获得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徐吉志 《教书育人》2009,(10):23-23
暑假到了,各地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也粉墨登场了。作为一线教师,也都愿意利用假期来“充充电”,提高一下自己,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但在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教育理论的话语权,只能虔诚地聆听专家们的“研究成果”,让自己的大脑成为专家思想的跑马场。很多教师回到课堂后不折不扣地去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虽然专家们的理论很美好,却在自己的课堂中无法实行。于是,许多教师就认为是自己的素质不高,还没达到专家要求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要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必然离不开教师,再好的技术设备,没有教师的正确恰当的应用,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教师的培训课程范围内,应该让他们充分接受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秦咏中 《教书育人》2005,(11):10-10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工作也如火如荼,蓬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我们发现,总体而言,各类培训既没有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们对培训的感受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20014年9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刊登张爱玲的《这样的培训怎能叫我去爱它》,读后感慨万千。作为培训的高校指导教师.拿着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的报酬,心里一直沉甸甸的。文中反映培训管理松懈.培训形式单调乏味.指导教师水平不高,不负责任,培训考核不严格等。上述原因导致形式主义空转.功利主义人人过关。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个周末,笔者去参加中小学高效课堂的教师培训,在一天半的活动中有专家的讲座和课改地区的一线教师上的示范课。培训中有部分教师没有认真观摩,而’是做一些与培训无关的事。有的教师甚至带着孩子来参加培训,后来不得不在严厉的监督下“听”完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12.
滕飞 《教书育人》2005,(4):12-14
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是新课程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自新课程实验推广以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的共同努力,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总体进展是健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原因,使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新课改效果不甚明显,从而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我想这与师资培训的失效也不无关系,因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任务不仅是让中小学教师了解新课程,更大程度上还要让他们理解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校本培训是近几年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新趋势.但是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却没有统一的答案.由于部分学校在设置培训内容和选择培训方法上的不合理,很多教师表现为不愿意参加培训或硬着头皮参加培训,使培训流于形式,既耽误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收获.在校本培训中,怎样才能引领教师真正学进去,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功能呢?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还应该给一线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给老师更多的发展机遇,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层面的智慧变革,丰富每位一线教师的职业内涵,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技术含量,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同时,也使他们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化工作,获得职业尊严。事实上,由于应试教育机械式的"满堂灌",使得教师的智慧越来越被压制,课堂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拼时间和体力的简单劳  相似文献   

15.
渴求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是每个教师心中的愿望,参加学习培训理应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为什么有的培训难以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而有的培训却受到一线教师的踊跃追捧?究其原因,培训内容是否贴近教师需要、培训形式是否灵活多样、培训者是否在教师中有影响力等,都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打破“培训者本位”的培训“惯性”,树立起服务教师的意识,按“市场”需求定制培训“菜单”,按需施培,重心下移,拉动教师培训内需,构筑起师资培训机构、基层学校和教师“三维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内生教师培训活力,让教师培训成为教师心中的“至爱”,进而产生“想培,就要你培”的心理驱动,最终达成受培者“不待扬鞭自奋蹄”之效,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问题-研修-实践-总结--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种成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分为两大类: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前者用“学历”来吸引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后者用“政策”来驱使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作为“师”和“生”往往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来“教”和“学”,存在对培训效果关心不够的现象,这是培训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是“实效”。制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模式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满足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最基本任务。现任中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他们…  相似文献   

17.
从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来看,教师培训成为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但传统的培训效果不很理想,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知识技能可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更新,但他们回到学校后在教学行为的表现(绩效)上却往往没有持久的明显的改进。在培训中,必须贯穿以结果为定向的思路,绩效技术改进可以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参加培训,学习理论,研究课例,探索实践,但部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而且越来越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学校在新课改实践中到底应该为教师成长提供哪些服务?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放在"新"上,要最大可能地用"新"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于君 《广西教育》2006,(7A):26-26
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在全国范围内全部进入新课程。之前,教师们虽然参加了各级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及相应版本的实验教材培训,参训教师收获不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还是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存在着许多困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基层教研员如何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给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周林宗 《云南教育》2001,(20):10-10
我省自1999年春季开展中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以来,已经开展了5次培训和考试。经过反复宣传、实践,有利因素多了,必须继续参加本轮培训的人数减少了。为防止松懈麻痹,我们应一鼓作气,让培训范围的中学教师继续参加培训和考试,获得合格学分,圆满完成第一轮中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