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题,它与一题多解的区别在于:一题多解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一个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而算法多样化关注的是学生群体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怎样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之后,他就会主动地去阅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热情而耐心地去参加各种语文竞赛活动,他的语文能力也就会在阅读和活动中发展起来。那么,面对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是其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叫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但是,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地强调其工具性,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知识,就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为此,有的专家指出“: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条件1.给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机会不多,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由于其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既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把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注重语感培养与训练,推动学生语感呈良性循环发展;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的感悟人生与社会等,都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新课程提倡问题教学,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作出了结论。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法。它要求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去探索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理念。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的需要进行实际操作。人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本文就数学能力的培养谈点浅见。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育中,创新教育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小学各门学科教学之外,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为创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机器人教学.机器人教学,为学牛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是因为机器人所要完成的每一个精确动作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命令编写各种不同的程序去控制机器人做相应的动作或完成一项任务.同时,任何一个机器人的搭建都是学生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在积极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探索、研究,以实现自己的新创意、新设想.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把握机遇,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动手实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学生只有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才会领悟科学发现的真谛,才会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无论是统考还是中考都实行政、史综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什么是综合呢?专家认为:综合指将原有知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新知识重新组合,将一种原先不大清楚的模式结构,改组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历史学科的综合,主要指:把各种历史知识要素和成分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把不同部分的有炎历史知识整合成一个新的体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于在新的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下,教师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教会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一生中的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教师应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想各种问题,然后再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可见,教学是以学生产生问题为开始,以产生另一个问题而结束,从而既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哪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问”这一重要环节呢?  相似文献   

14.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透过物理现象去追求新的规律,获得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项目学习是一个以与学生为主的指导性的方法,他能够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以及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的有关各种学科的问题,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通过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开始,这个问题能够推动持续几个星期的探究以及各种活动,一个有利趋势他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和学生有关联,并且能够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说到他们的兴趣,而且强调了将学术概念运用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这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新的信息,以及批判性的去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去回答。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从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方式去研究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和方向。 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是对旧事物的变革与否定,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是冲破传统的旧观念、旧习俗,提出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其实质是在于“新”。“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有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一、职业技术教育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热…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的主旨是排除各种阻力,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尽可能的挖掘出来。对于数学,由于其学科内容的自身特点,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单调、枯燥、无味。作为数学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积极去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引导学生勇于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9.
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用新的教学形式去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提炼出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和事例,通过各种新颖接地气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以更亲切生活化的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学生导读的超常力超常力 是一种超越常态的思考能力,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关键。培养超常力要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指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其重要特征是求异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