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黎洪  黄伟  孙伟 《大众科技》2011,(7):125-126
文章分析了物化-EGSB-接触氧化法三段工艺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木薯淀粉度水特征。实验表明,木薯淀粉废水中的一次,二次洗涤废水及木薯清洗水进行物化-EGSB-BCO工艺处理后,主要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污标准。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木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的主要利用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木薯渣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将不同活化时间的木薯淀粉与α-淀粉酶进行酶解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酶解产物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活化时间对木薯淀粉酶解产物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木薯原淀粉、糊化与未糊化的活化60min木薯淀粉液化产物的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06%、12.31%、11.46%,说明机械活化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淀粉的酶解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4.
木薯淀粉深加工产品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丹  梁智 《大众科技》2012,(2):114-116
木薯是广西的一大经济作物,是"三薯"作物之一。木薯的块茎是做淀粉的主要原料,木薯淀粉以其特有的特性,制淀粉和深加工制变性淀粉,具有优势,应用也十分广泛。除此之外,其它衍生物产品应用广泛,不断研究出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家科委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推广精白薯类淀粉粉丝加工新技术及其成套设备。传统的薯类淀粉粉丝颜色发黑,品种单一,制作加工方法落后,而光友粉丝加工技术及其设备是对薯类加工技术的革新,对薯类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该技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使红薯、马铃薯、木薯、蕉藕、玉米、豌豆、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混凝技术提取木薯黄浆废水中的植物蛋白质物质,实验通过选取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种类及其最佳用量,并研究p H、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木薯黄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1%的PAC、1%的氯化铁和1%的改性玉米淀粉处理木薯黄浆废水,三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33g/L、0.133g/L和0.05g/L,最佳絮凝p H分别为9、2和8,三种絮凝剂的沉淀时间均大于15min时处理效果较佳,此时木薯黄浆淀粉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均到达8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50%。复配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AM的复配投加后,PAC投加量为0.02g/L,PAM投加量为0.002g/L,浊度去除率从80%左右上升至98.2%,COD去除率上升至51.8%,复配絮凝剂相比单一絮凝剂提取植物蛋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展望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木薯产业国内外现状分析,木薯属非粮资源,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随着能源工业、淀粉工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对木薯的需求逐年大幅度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木薯需求量将从目前的1.7亿吨增加到2.7亿吨.  相似文献   

8.
韦承坤 《大众科技》2012,14(4):170-171,184
文章从广西木薯生产的基本情况入手,阐述了木薯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机械化种植对木薯的影响,分析了推广木薯种植机械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1,(6):1-1
南宁市在沼气纯化天然气的产业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项目实施单位安宁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已实现日产万方沼气纯化车用燃气稳定试运行,并成功投运至出租车行业。这项技术主要利用木薯淀粉和酒精高浓度有机废水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气(沼气),并将沼气纯化为天然气。  相似文献   

10.
木薯淀粉废水具有COD、BOD浓度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采用UASB-CASS-混凝工艺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工程实践研究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运行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可回收能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淀粉废水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可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降低处理成本。综述了国内外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和方法,并对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及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揭示污水处理系统中资源的流动、投入过程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并可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水—能—碳”关联的角度,构建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郑州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评估了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不同环节的碳排放,并对各环节碳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中,直接碳排放占主导地位,间接碳排放中的能耗和物耗碳排放占比较小;②吨水CH4排放和吨水N2O排放主要受污水处理量和进出水水质浓度(BOD浓度和TN浓度)的影响;③吨水能耗碳排放和吨水物耗碳排放均有呈规模效应的趋势;④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同环节碳排放受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量、运行工况、进出水水质要求、回用水处理率和能源消耗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资源输入和流通过程的综合管理,推动水、能节约和碳减排的协同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低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问题,提出应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工艺,可以高效迅速降解污染物浓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减少处理投资及费用,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将聚硅硫酸铁作为化学除磷剂,用以辅助生物除磷,使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磷得以去除。文章通过对聚硅硫酸铁的浓度及投加量等因素对废水中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聚硅硫酸铁作为废水化学除磷剂的最佳用量,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开发污染治理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磁场、超声波单独对污水处理的研究已经较多。首先分别介绍了磁分离和超声波水处理的原理,总结了各自的影响因素,然后探讨了两者强相互作用下对污水的效应,提出了处理污水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Bioremoval of phenolic compounds using fungi and bacteria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nevertheless, trinitrophenol bioremediation using modified Oscillatoria cyanobacteria has been barely studied in the literature.ResultsAmong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of bioremediation, algal concentration (3.18 g·L−1), trinitrophenol concentration (1301 mg·L−1), and reaction time (3.75 d) were screen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scillatoria cyanobacteria were modified by starch/nZVI and starch/graphene oxide in a bubble column bioreactor, and their bioremoval efficiency was investigated. Modifiers, namely, starch/zero-valent iron and starch/GO, increased trinitrophenol bioremoval efficiency by more than 10% and 12%,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use of Oscillatoria cyanobacteria alone.ConclusionsIt was found that starch/nano zero-valent iron and starch/GO could b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removal rate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How to cite: Bavandi R, Emtyazjoo M, Saravi HN, et al. Study of nano-structure zero-valent iron and graphene-oxid capability onbioremoval of trinitrophenol from wastewater in a bubble column bioreactor. Electron J Biotechnol 2019;39. https://doi.org/10.1016/j.ejbt.2019.02.003.  相似文献   

17.
废水生物脱硫工艺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少,且可以回收单质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受到污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硫酸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关注其处理原理,特别是功能菌—硫酸盐还原菌的种类和代谢途径,以及单相吹脱工艺、两相厌氧工艺、生物膜法工艺、硫酸盐还原与硫化物光合氧化联用工艺、微好氧工艺、两相厌氧与硫化物生物氧化联用工艺、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等多种目前传统和新型生物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18.
甲醇厂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实验废水混合在一起,在该厂停产检修期间,对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采用推流式生化处理系统及紫外线杀菌处理系统,就改造完成后的系统调试和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益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