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胡风是20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贡献的文学理论家。胡风以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本体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论,构建出现当代文学史上既具独立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创建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独尊于中国现代文坛这一点上,胡风起到了一种特殊的推助作用。胡风文学思想所葆有的开放性视野和现代超越品格,使其持续成为现当代文学建设的理论资源,在激活、拓展和再造现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独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今胡风先生已逝世二十多年,宋代苏轼怀念亡妻时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胡风先生逝世已是多年了,更叫人去思量、去难忘。我们作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怀念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拿起手中的笔去纪念他弘扬他,让其精神不老,思想不灭。胡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翻译和诗人。  相似文献   

4.
我读黄永林的《郑振铎与民间文艺》,觉得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该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化背景上凸现出郑振铎在民间文艺领域的贡献,将文学史的发展与民间文艺的论述结合起来进行构思和展开论述,显示出作者有较鲜明的史识观念。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承和发扬新文学传统的有着多种建树和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他是学者、作家,又是文学活动家,他在文艺批评、文艺翻译、文学创作、文学编辑和文化考古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他在民间文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评论家,在他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留下了大量的文艺评论专著。据有的茅盾研究者统计,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八○年,总计约四百五十万字,可集成十六卷,占茅盾全集的三分之一强。其中,文艺理论方面,涉及文艺的特性与作用、文艺的继承与借鉴,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文艺的风格流派与创作规律,文艺的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批评与欣赏等等,此外,还有现代文学史各个阶段文艺运动的总结与研究。在作家作品方面,茅盾写下了近百篇不同形式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7.
万家骥、赵金钟新著煌煌 41万言的《胡风评传》终于于 2 0 0 1年 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资深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涌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 ,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部《胡风评传》(以下称《评传》)。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 ,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也是为人们所严重误解的一生。能否写好他的一生的历史功过 ,对于为他做传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万家骥、赵金钟两位作者不辞辛苦 ,勇于“碰硬”,披霜戴露 ,历经五…  相似文献   

8.
万家骥、赵金钟新著煌煌41万言的<胡风评传>终于于2001年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资深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涌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部<胡风评传>(以下称<评传>).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也是为人们所严重误解的一生.能否写好他的一生的历史功过,对于为他做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万家骥、赵金钟两位作者不辞辛苦,勇于"碰硬",披霜戴露,历经五载,走访了不少胡风的亲人、朋友和至今健在的历次胡风批判运动的当事人,到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查阅资料,同时也注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终于写成.  相似文献   

9.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认为作为编辑的基本素质是诚实,对读者负责,也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胡风编辑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认为要善待读者,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在编辑工作中贯彻现实主义的编辑方针,坚持现实主义的理论高度和用稿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 从五四文学到三十年代文学,其间“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曾一度十分流行。开这一风气之先的是蒋光慈,这已成为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长期以来,“归命加恋爱”的作品常常被冠以“光慈式”的定语,为人们所诟病。随着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探讨的逐步深入,一部分研究者似乎已经不满足于对这一文艺现象的简单否定。有人认为,“革命加恋爱”作品是五四文学到三十年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谭著《中国文学史纲》,是谭丕模先生的心血之作,是他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成果和结晶。这部著作受到不同时期评论界的肯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李何林先生曾在1947年《中国文学史纲》第二个版本出版时,写了《读中国文学史纲》一文,文章称这部著作是“用科学唯物论的方法和观点从事中国文学史写作的第一部”,是“用进步的科学方法写作,不忽视文学本身的源流或发展,并兼顾与其他上层文化关联的文学史”。认为,这本书较已出版的几十种中国文学史,至少有下列三个特点。(一)“利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成果,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来…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文艺评论家。茅盾的文学道路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不是以创作小说为开端走上文坛,而是首先以独具慧眼、精到入微的文艺评论引起新文学界的重视的。在茅盾大量有关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对鲁迅小说的评论,时间很早,数量最多。从二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现代文学史从外部世界尤其是从官方意识形态寻求内驱力,来描述文学现代化进程。在这种“工具理性”的统领下,文学史写作不可避免地异化、妖魔化:文学现象先验地有了政治上的定论,再辅之以文学上的所谓“论证”,由此遮蔽了文学史的某些真实。造成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误读。近十余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很多专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开始“重写文学史”。试图回到文学本身。宋剑华教授的《前瞻性理念:三维视角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我个人认为,本书是学界现代文学史写作新的话语实践,同时又是作者本人个性化书写文学史的先声,具有相当的学术分量和前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伯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左联冶领导人之一.他在文学、戏剧、电影创作和文学理论建设和批评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出版,从文学史著述和研究论文两个方面阐述郑伯奇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肯定郑伯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梁宗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然而社会对其学术地位的关注和研究还远远不够。通过文学史的追踪,可以发现他在现代文学领域具有卓越的贡献,他既是现代诗坛的旗帜性人物,同时又是文学翻译界的大师和比较文学领域的先锋。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成绩的作家。他的小说在读者中,特别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和喜爱。由于他的影响和带动,形成了一个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流派,虽跨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赵树理方向和文学史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这一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在前几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重评者对赵树理和他的创作方向进行了否定,认为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改写。这种意见显然不够恰当,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胡风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质意义上建立了完整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文艺思想家。他结合时代历史语境和自身艺术实践,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等一系列强调文艺主体性作用的文学主张,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有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空间。论文分别从主体性思考的知识逻辑起点、实践主体性视野、历史条件下的复合主体性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胡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不但是闽籍著名作家与文学活动家、文学史家、藏书家,他的散文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撰写散文小品,是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稍晚的事。他最初的散文创作,也是抒写对“五州”惨案的愤怒的。以后又陆续出版了《山中杂记》(1927,开明)、《海燕》(1932,新中国).《欧行日记》(1934,良友)、《西行书简》(1937,商务)、《民族文话》(1946)、《蛰居散记》(1951)。他逝世后,有的出版社还为他出过几本散文集:《蕴华集》(1985,海峡文艺)、《西谛书话》上下册(1987,三联)。他的散文坚持文艺“…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东北作家群”的领头人的萧军,他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十分显著的。但是他一生坎坷,历尽艰辛,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可是他始终如一地热爱党、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对这样一位作家,理应深入、系统地研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萧军研究一直比较沉寂,不用说与中国其他现代作家研究相比,就是与“二萧”之一的萧红研究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其间,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1980年起,合办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刊物,在这刊物上经常刊登有关萧军研究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