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坏人     
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有形象鉴赏过程、意象(境)品味过程、情感体验过程……种种美好的过程感染和吸引着学生。而说明文中只有原因和结果,缺乏过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把作者的结论传达给学生,学生是会意兴阑珊的。如果在说明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在具体实施时,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冷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说明文被教师肢解得只留下知识的简单堆砌。  相似文献   

3.
<正>说明文的教学最难驾驭的就是科学知识、说明方法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说明文没有其他文体吸引人,因此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被弱化。怎样在说明文中体现"言""意"共生的教学效果,使说明文的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一、体现趣味说明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总是比较感兴趣,尤其是科普类的读物,学生总是很喜欢阅读,总是想去了解,去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学习契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把准说明文的教学方向,使说明文教学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可从文体要素、品析语言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特征、领悟说明的方式、体会说明文的价值。这样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规律,提升说明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情感教学 1.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以教师的情感为转移,如果教师把爱心寓于教学之中,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动作、表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佩服的感觉,学生就会以积极主动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耍多一些真诚的关怀和帮助,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变“厌学”为“肯学”,变“肯学”为“好学”。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从而产生学习几何的激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法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法,备学法应先于备教法。这是因为:第一,学生的原有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教育学中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对学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 ,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 ,了解社会 ,体验人生 ,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 ,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已经有不少教师作了努力和探索。笔者认为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这就是“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不唯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说明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一篇篇课文抽筋剥皮、分层离析成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好像将新鲜原料加工成“像牙膏一样挤出来的太空食品”,吸收是容易的,但口感未免差了些。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教得厌烦,学生学得也很乏味。多媒体则为我们提供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矫正厌学心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向东说明文教学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如果说目前厌学心理在三大文体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话,那么说明文则是其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一种文体,这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使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会“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摸索学习方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提供了这样一些建议,首先,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其次,注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应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小学的说明文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浅,表现为对事物的特点认识浅,对说明方法理解浅,对语言风格体会浅;二是碎,主要是学习内容零碎,缺少整体设计,缺少生活关联,缺少兴趣关涉。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针对小学说明文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基于整体思维搭建说明文学习支架,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向学生输出信息,而不注意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教学只是“注入式”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往往反映了其真实的思维状态。如果教师能灵活处理这些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规律,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谈几点看法。一、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诱发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和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说明文语言准确精练、通俗易懂,常常将深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由于说明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够明白,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选择以下的教学内容,来提升说明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三、说明文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应采取何种教学办法,这里作如下的阐述。 (一)说明文整个教学过程应以直观为基础。说明文既然是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概括出科学道理,那么,儿童如果不直接接触事物、分析事物,那他们就不可能深入理解这些科学道理。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特别是有关自然知识、地理知识等文章的敦学,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而问题式教学就是给学生这样的一个主动学习数学的机会.本文从实例出发,说明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过程中应遵循趣味性、针对性、可探究性、开放性等原则.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原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原理谈几点看法。一、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诱发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和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使用新教材的课改实践活动中,我努力探索出一条充满乐趣的技法课程新的实施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恰当地定位教师角色,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将知识、规则等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把知识灌输给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推动者。在《多样的小饼干》这样一节典型的技法课教学中,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将教学目标定位于:1.通过制作多样的小饼干的活动,初步尝试学会揉、搓、按等基本造型技法。…  相似文献   

19.
说明文不按说明文的规矩去教,成了说明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根本原因是说明文概念没有下移,教师仅仅在“说明文”这样一个文类集合的概念上认识说明文,并最终导致对说明文文体特征认识的含糊和教学内容的粗浅.要改进说明文教学,首先得增进教师对说明文文体类型及教学功能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说明文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 所谓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知识准备状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贴近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 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