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如何提高高校速滑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高校速滑课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总结,提出提高速滑课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和措施。从而,使学生尽快地掌握速滑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速滑课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为了更好地完成北方高校速滑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采用文献查询等方法,探讨出速滑课教学能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们竞争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石,竞争是速滑课教学的特征之一和速滑课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等在北方高校速滑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可行性,并总结出正确引导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利于发展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氛围、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途径和方法,从而使速滑课教学真正实现“身心并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迎接激烈的社会竞争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候建鹏 《冰雪运动》2007,29(1):57-59
就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速滑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和教学质量,使速滑课能够上得生动活泼,进行了教学实验。通过速滑课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结合式教学,是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速滑"课内与课外"结合式教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侯建鹏 《冰雪运动》2007,29(1):57-59
就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速滑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和教学质量,使速滑课能够上得生动活泼,进行了教学实验.通过速滑课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结合式教学,是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速滑课的教学中,通过心理学几个方法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使速滑教学趋向于经济、合理和科学,为高校速滑课的教学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6.
速滑课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关晨涛 《冰雪运动》2008,30(3):77-79
为改善速滑课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对师生在速滑课教学中常见的矛盾、冲突和出现的问题,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和论述速滑课教学中师生间互动和沟通方式,进而提出速滑课师生教学互动的构思和设想。得出以下结论:速滑课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和沟通方式必须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速滑课教学师生互动应是平等、融洽、合作及和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良性互动对速滑课产生积极影响,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速度滑冰课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鸿彬 《冰雪运动》2007,29(4):73-75
探究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为提高速滑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大学生在速滑教学中的各种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分析方法,探索其心理规律,从而找到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大学生在速滑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心理状态,阐述了如何激发大学生对速滑运动的兴趣和提高其对动作技术的理解程度。认为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高校速滑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利用轮滑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尹威 《冰雪运动》2008,30(4):87-89
分析了当前北方高校完成滑冰教学任务的限制因素,针对北方普通高校大多数滑冰场建在室外,暖冬气温对上冰时间长短影响较大,使得速度滑冰教学任务受到影响这一现象,认为应合理安排秋冬季教学内容,秋季教学安排轮滑课教学内容;利用轮滑打好速滑课非冰期陆地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应用CAI课件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滑冰与轮滑相关性、迁移性教学,使北方普通高校在较短的冰期内高效率地完成速度滑冰课教学任务,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建议把利用轮滑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纳入速滑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速滑课教学中运用"导学--学导"教学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萍  崔煜 《冰雪运动》2005,(5):52-55
传统的速滑课教学大多都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模式.而"导学--学导"教学法主要以直观形象(图解、速滑技术、动作分析解说、教师示范)为先导,通过自学、自练、学导、实践、巩固提高等阶段进行高校速滑课基本技术的教学.此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导学--学导"教学法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速滑基本技术的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车毅 《冰雪运动》2003,(1):74-75,95
针对当前速滑课困难的教学环境、教学时数少而班级人数多,以及学生冰上基础差异大的特点,经过多年速滑课分层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对待原则,着眼于教学目标,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以及迅速提高冰上基础较差学生的冰上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尝试教学法冲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树立了以学生尝试为核心的"先练后讲"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教学理论实质是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根据其理论依据和网球技术本身的特点,设计了一份适合网球教学的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为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和再次尝试。通过对尝试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表明采用尝试教学法在网球反手抽击球技术比传统教学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孔天敏 《安徽体育科技》2001,(3):106-107,111
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中一味追求“齐步走”导致了“吃不饱”和“吃不了”两极分化的教学现象 ,以至教学质量不高 ,本文在通过对“宽松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在实用、科学、多样、新颍、全面的教学氛围中 ,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由此对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板块集中"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实验法、专家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板块集中”教学模式进行了两轮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技术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达到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中学武术教学的“快乐”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实验法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武术教学。结果表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学习压力,加深动作记忆。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散打教学模式是以某一动作技能为教学主线,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教学效率,但易随"注入式教学"而产生相应弊端,不利于学生全面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专家访谈法、对比试验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反馈教学模式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反馈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组合互动的辩证统一的系统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交往观为指导,借鉴交往教学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的教学特点,研究体育教学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提供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强化手段对篮球教学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 ,通过实验对比及统计学处理 ,证明强化手段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要好 ,并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师体育专业篮球课程的合作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良华 《体育学刊》2001,8(6):116-118
对井冈山师范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97级和98级学生进行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合作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实验反映出合作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使学生的“三基”、“四会”能力得到了具体落实,符合当今提高学生素质、增强能力的教育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鸣 《体育科技》2003,24(2):80-83
通过对 2 4式太极拳在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教学实践 ,成功地构建了“三级评价教学模式” ,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成效。提出对该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和其它技评运动项目的教学中进行推广并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剑 《体育与科学》2006,27(3):75-7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现场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对现实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研究的三种基本取向:体育教学结构模式观、体育教学程序模式观与体育教学方法模式观的系统分析,诊断出三种体育教学模式观的优点与局限。以体育教学模式概念为逻辑生长点,立足于整体论视角界定出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新内涵,并系统诠释了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