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徐铸成先生的办报思想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徐铸成先生的办报生涯,重点分析徐铸成先生在《大公报》和《文汇报》期间特别是主持《文汇报》时所体现出来的办报思想:爱国主义办报思想、独立办报思想、"新闻烹调学"以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学界关于《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刘跃进先生将现存的《玉台新咏》分为两个版本系统:一个为郑玄抚刻本系统,另一个是以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明崇祯二年冯班抄本为代表的陈玉父刻本系统。并充分肯定了第二个系统内冯班抄本之价值,云:"冯抄本于宋刻,而上述与赵本相异之处,也许宋刻即是如此,而赵刻本则有所改易也。宋  相似文献   

3.
中国旧书业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郑西谛先生《劫中得书记·新序》(《郑振铎全集》第6册776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有云:“我曾经想刻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读徐雁的新作《中国旧书业百年》,蓦然想到,徐雁倒是可以刻这么两块图章,虽然,严格地说,他还没有到达真正的中年呢。不过,以他的“狂胪文献”的劲头和做出的成绩,以及他做学问的态度,这两块图章的内涵,安在他身上满合适的。当然,由于时代不同,他和郑西谛先生所关心的和从事的,自然不会完全一样。但都与古旧书业密切关联,其内涵可说大同而小异焉。  相似文献   

4.
痛悼徐铸老     
新闻界的老前辈、上海和香港《文汇报》的创始人徐铸成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使我万分悲痛,痛失一位敬爱的师长。 1982年金秋,徐铸成先生第一次回故乡宜兴讲授《新闻烹调学》,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  相似文献   

5.
(一)徐铸成先生撰述的《报人张季鸾先生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对报人张季鸾先生的功过是非,重新做了比较公允的评价,是值得赞誉的。但其中关于张季鸾先生早期活动片断等史实,多有舛错,列举如下:1、张季鸾先生赴日留学的时间徐铸成先生写道:“我看过美国人编写的《中国近代名  相似文献   

6.
张亮 《图书馆学刊》2011,(9):120-122
阐述了罗振玉和徐俟斋的生平,揭示了罗振玉为徐俟斋作年谱的缘由,然后论述了《徐俟斋先生年谱》的出版与流传状况。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辽宁师大馆藏《徐俟斋先生年谱》稿本的认定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陵雁斋的书事灯影 如果说近年来我能够成为东北小城里的一颗“读书种子”,真的要感谢身居内蒙青城的作家、书爱家张阿泉先生。通过他所著《躲在书籍的凉荫里》(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8月版)及其主编的《清泉》报,我先后知晓并结识了天南海北的一批“正版书虫”:成都龚明德,海口伍立杨,北京杨民,济南自牧、徐明祥,淄博袁滨,泰安阿滢,以及南京的徐雁。阿泉在《书苑生秋禾》一文中开篇即道:  相似文献   

8.
"陶陶室"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相似文献   

9.
题解题为《旧闻新忆》.皆因当年看了徐铸成先生写的“旧闻杂忆”,很有启发。如今.年已花甲.正规退休。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中说:“老年人常思既往也”、“既思既往也.放生留恋心”,便常常想到自己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的喜、怒、哀、乐、毁、誉、得、失.因而又想到徐铸成先生的《旧闻杂忆》来。记得有一年,徐老先生到西安来,应邀到《陕西日报》为大家作了一次讲座.我才有幸目睹他老人家的尊容。据说,徐先生的价日闻杂化》是在香港撰写的。香港报纸采用连载的方法.每天一篇;后来收集成册出版。徐老先生写了《旧闻杂化》,我…  相似文献   

10.
徐铸成先生在1983年10月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不知老之将至》。文中说:“一九七八年底,香港《文汇报》发表了我的《三十年前》,宣告我冰冻期——冬眠期的结束,直到今天,不停地写,已写了约二百万字,在海内外出版了八本书。”那年,徐先  相似文献   

11.
我自小就喜欢玩版本,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见到敌伪新民印书馆印行的周作人的《书房一角》,就买来翻看。由此知道郝懿行的名著《尔雅义疏》有王念孙的删节本和郝氏原本两种,原本有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挺续刻本和通行的同治五年郝氏孙男郝联薇重刻木,删节本有最早刊刻的《皇清经解》本和道光三十年陈免据王念孙手定本为陆建温技刻的木犀香馆本。并从所引用的叶德辉《即园读书志》知道杨胡本希见,次则陆刻。其实,这陆刻也是极为希见的,因为50年代前期我常跑上海、苏州的旧书店,宋元精品虽已稀有;明清善本佳刻仍盈架充栋,而此陆刻本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唐仲友研究概况,并调查现今仍存世之唐仲友台州任职期间所刻书遗存,即辽宁省图书馆存《扬子法言》和原存日本金泽文库《荀子》,以及婺州唐宅刻《周礼》一部又半部,唐仲友去世后其门生刻唐仲友著《帝王经世图谱》之宋刻本一部.希望通过实物认识唐仲友所刻书在书籍流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向武  赵战花 《今传媒》2005,(5):56-57
《汇报》前总编辑、名老报人徐铸成曾说“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生工于筹计,擘画精致,而不以述见长。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武、昆、乱不挡。后起的如成舍我辈,虽然也精力充沛,编辑、经营都有一套,但手面、魄力,似乎都不能与胡相比。”  相似文献   

14.
严羽(仪卿)一生除留下了体大思精、对后代影响甚巨的文学理论名著《沧浪诗话》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惜流传下来的数量十分有限,仅"存什一于千百",其版刻流传情况更难确知。今存收录严诗最完备的本子是近人张钧衡刻入《适园丛书》里的《沧浪严先生吟卷》。张刻本所依据的底本为明正德间淮阳胡仲器刻本——这个本子较另一个正德本即尹嗣忠校刻本多《送主簿兄之德  相似文献   

15.
顺治十四年(1657年)醉耕堂刻《评论出像水浒传七十五卷》,附有翻刻陈老莲绘《水浒叶子》,其后重刊《水浒》间有依其图像传摹者。相沿翻造,鲜有精品,故《水浒叶子》向称无善本。及长乐郑振铎先生获单刻本《水浒叶子》,初以为明季原刻,收入所编《中国版画史图录》。而吴县潘景郑先生别藏一本,书口以《千字文》“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纪叶码,凡二十叶,半叶一图像,共四十图像,于朱武图下书口处锲有“黄肇初刻”四字。两本图像相同,仅以  相似文献   

16.
曾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总主笔、社长暨总编辑的徐铸成先生,从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到1957年反右斗争后搁笔的30年中,历经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和建立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沧桑巨变,有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的办报实践经验。我有幸在徐铸成先生复出的几年中,旁听他对复旦新闻系研究生的个别辅导课。并于当年将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整理成的一篇篇短文在发表前由徐铸成先生亲阅校样。今将其中新闻业务部分重新汇集、整理为五个专题,以飨《新闻大学》读者。  相似文献   

17.
现存赵万里(斐云)先生致徐鸿宝(森玉)先生一函中,述及天禄继鉴旧藏宋本《经典释文》之购藏情形.今即以此函所述为纲,就该部《经典释文》于近代之流传状况,为之考核,借以知晓天禄旧藏近世遭际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以来,出版了三本“正说”清朝后妃的书:章凯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妃》(新世界出版社), 李景屏、谷敏教授的《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农村读物出版社),博尔济吉特卓力克图先生等的《正说清朝十二后妃》(金城出版社)。以上三书我是从网上知道的,没有看:而现在摆在我书桌上的,是徐广源先生撰著的《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书刚到手,墨香散溢, 急促翻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出版业转向。出版难,使著作者叫苦连天。正儿八经的书出不来,那就只有投出版家和芸芸众生的所好吧! 近来,徐斌先生等连续推出两书:《反常的人性——癖》、《虚弱的人性——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初出版)。在《怕》的“后记”中徐先生作了坦诚的自白: “按时下说法,我本来是个搞正经学问的人,研究莎士比亚也算是有了一点名气。……在中国这个扫盲仍然是一个大问题的国度里,莎士比亚研究能获得多少知音  相似文献   

20.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