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拉摩的侄儿》这部小说中,狄德罗通过对拉摩的侄儿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他对启蒙伦理的反思。狄德罗虽然反对“拉摩的侄儿”的处世原则,但又无法有力地反驳他,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局限以及狄德罗能够意识这种局限但又无法克服的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18世纪,资产阶级个体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拉摩的侄儿”就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深知社会的罪恶却又主动投入其中,带着鲜明的价值相对主义和犬儒主义,是一个自觉的资产阶级个体。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说,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几乎全都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所支配,“可是,在本来意义的哲学之外,他们也能够写出辩证法的杰作”。他把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就看作这样的杰作。确实,在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中,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是比较丰富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把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同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了。这在他的“美在关系”说中表现得尤  相似文献   

4.
阿Q和拉摩的侄儿是两个受尽批判的人物形象,但从作者的主观意愿及小说的客观倾向上来说这两个形象无可奈何的堕落其实是值的同情的。阿Q和侄儿只不过是被黑暗的社会吞噬了的小人物,在这两个悲剧人物身上,鲁迅和狄德罗分别寄托了对各自所处社会的深刻批判。阿Q和侄儿这种内涵上的相似性印证了法国启蒙时期一句名言:人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首先用微观分析眼光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一哲理小说中包含着辩证哲理的典型妙语与段落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又用宏观分析眼光,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拉摩的侄儿》一书所作的评论进行辩证的再分析。全文以矛盾辩证法为元语言展开解释。  相似文献   

6.
阿Q和拉摩的侄儿是两个受尽批判的人物形象,但从作者的主观意愿及小说的客观倾向上来说这两个形象无可奈何的堕落其实是值的同情的。阿Q和侄儿只不过是被黑暗的社会吞噬了的小人物,在这两个悲剧人物身上,鲁迅和狄德罗分别寄托了对各自所处社会的深刻批判。阿Q侄儿这种内涵上的相似性印证了法国启蒙时期一句名言:人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拉摩的侄儿>从道德、历史、历史与道德的相互关系三个层面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通过这种二律背反,小说深刻地表现了恩格斯所赞赏的意识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了它们的产生与消失,前进的与后退的变化.<拉摩的侄儿>之所以被誉为"辩证法的杰作",主要就在于它表现了道德与历史的这种深刻、复杂、相互作用的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近代文学史上,拉摩的侄儿和于连是两个比较奇特的形象,很难令人把他们联系起来去看待。然而,由于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的媒介作用,便使得这两个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形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我们称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为法国大革命前后小资产阶级的“父”与“子”。因此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研究他们之间的这  相似文献   

9.
沟通的白板     
我正在搞清洁。母亲带着侄儿来玩。“姑妈,怎么这白板上画着这么多弯曲的鸡肠啊?”7岁的侄儿问我。我说:“那是你表哥写的英语,他告诉姑妈,他出去打羽毛球,叫我不用担心。”“我想在白板上画画,好吗?”侄儿又问我。我说:“好啊,姑姑最喜欢看你画画了。”侄儿就在白板上专心地画  相似文献   

10.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为数不多的哲理小说作品中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影响深远。本文联系狄德罗创作的具体情况,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及狄德罗的文学典型观,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特色,同时作者深入挖掘小拉摩这个人物典型的内涵与实质,试图探讨其成功的内在奥秘。  相似文献   

11.
侄儿晶晶人很聪明,可就是“懒”。都七岁的人了,穿衣、脱袜子、收拾玩具,都还依赖大人,自然也就谈不上为他人服务了。假期里,我嫂嫂把他送来和我一起生活,这触发了我想治治侄儿“懒”病的念头。第二天一早醒来,晶晶就吵着让我帮他起床,我推托道:“姑姑正在看一本很重要的书,你自己起来吧!”我连看也不看他一眼。侧耳细听,  相似文献   

12.
愧对童真     
学生时代,我有打鸟的汽枪一支,钓鱼杆两根。刚买回汽枪时,侄儿还小,刚五岁半,他眨巴着闪亮的大眼睛问我:“叔叔,枪打什么鸟?”我边装铅弹随口答:“什么鸟都打”,谁知侄儿大声嚷:“叔叔,幼儿园老师说,益鸟是好的,不能打!”我心头一惊。马上改口说:“老师说得对,益鸟保护庄稼树木,还会唱歌,怎么能打呢?”侄儿笑了。但大人往往口是心非,枪扛出去了,管它益鸟害鸟,统统格杀勿论。鸟打回来,侄儿放学后跑来检查,我变着法子说这些鸟  相似文献   

13.
没想到,因为侄儿俊的语文成绩,我这个“代理家长”竟然被侄儿的语文老师请到了学校。“周老师,您看看您侄儿的作文,让我怎么向他的家长交代?您是他的‘代理家长’,又是语文老师,俊的作文,您还要多费心。”侄儿俊是一个见到书就犯困的孩子,但俊的记忆力很好,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要培养他对语文的兴趣,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我与俊签定了一份“君子协定”。鉴于俊喜欢上网,我特许他每天上网3小时,不过,只准在家里上网。上网的内容也必须按规定进行,包括玩儿1个小时的智力游戏,阅读1个小时的网上指定内容,制作1个小时的幻灯片。条件是背诵…  相似文献   

14.
做个旁观者     
星期天,十二岁的小侄儿到我家来补习功课。中间休息时,我打开电视,一个酷酷的男孩在唱歌,舞台上下一片疯狂。我知道那个男孩叫周杰伦,是新生代的偶像歌手,这一点有必要告诉侄儿,因为他老是对我爱理不理的,给他讲题目时,也爱听不听的样子,这距离一定要拉近。但这歌名,我拿不太准,于是试探着说:“这是周杰伦的《三截棍》吧?”“嗯!”侄儿欣喜地附和,眼睛不肯离开屏幕。果真,我让他意外了。“我最喜欢他了,他有个性,又会自己创作!”为了继续表现“亲民”,我耐着性子看下去,又卖弄了一把杂志上贩来的文字知识:“这是Rap吧…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四年级的小侄儿悄悄地趴在我耳朵上小声嘀咕,要我帮他个忙。小侄儿缠着我要这要那是常有的事,可是这样严肃而神秘还是头一次。我说:“帮什么忙?这么神秘!”他悄悄地说要我给他弄几张明星照片,特别点出最好是郭富城、叶倩文的,如果没有,张学友、巩俐的也行。并一再叮咛不要告诉别人。我问为什么,小侄儿什么也不说。最后我下了保证给严守秘密,他才吐露了真情。原来小侄儿几天后要和几个小伙伴比赛文具盒面装帧画,看谁的画最“棒”。他的文具盒原来画的是《牛角挂书》,一个古装少年骑在牛背上读书的故事,他认为…  相似文献   

16.
“恐龙肉”     
朱辉 《家长》2005,(Z1)
五月底的一个早晨,侄儿早早就起来了。今天侄儿要参加中考体育测试——测试成绩在总成绩里占了整整20分,不能不让人觉得紧张。侄儿别的都不怕,就是担心其中身高体重比是否达标这一项(占了整整1分)。侄儿的体重显然超标了不少,虽然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紧急减肥,但是一个月的少吃少睡似乎依然没有能达标的希望。“到时你就穿小背心和运动短裤,多少可以减点儿分量。”嫂子出主意。她现在已经是“两两计较”了。前一天,她已经带着侄儿把一头浓密的头发剃成了最短的“板寸”。现在只恨男生没法穿“比基尼”了。“早饭暂时别吃了,忍一忍。去厕所把能…  相似文献   

17.
我11岁的侄儿对我说:“叔叔,带我去野外玩,好吗?…今天是星期六,我们去吧!”我高兴地答应了。我们来到森林,侄儿说:“爸爸以前总是爱在我面前炫耀,说他去过的森林是多么的漂亮,有马骑,有蝈蝈抓,为什么现在都没了?”我说:“大自然里的那些东西都跑到网上去了,  相似文献   

18.
一天,偶然在侄儿桌上发现一本精致的毕业赠言簿。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想看看即将初中毕业的侄儿得到的是何种赠言。也许,会从这些赠言里了解侄儿和他的同学的心态、理想及人生见解。随着手指的翻动,我的心渐渐沉重起来……“笑看人生的繁华,何不游戏人间走一回。”“祝你做一个风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它是一个卑微群体的缩影。 老王既贫且贱,既孤又残,可以说,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那一类人的代表。老王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几间塌败的小屋”,并且还“住那儿多年了”。老王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他只能指望自己,只能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贫...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侄儿,挺机灵,能说会道,但怕写作文。一日,他兴冲冲地找到我,说是要给我看他刚写的一篇好文章。文章题目叫《桔园》,不长。看过几段后,我的笑容消失了。   文章大意是:秋天的桔园很美丽,“我”尝了一个桔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站在一旁的“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桔子全身都是宝,它的果可以吃,枝与叶都是很好的药材,桔树的奉献精神多么宝贵啊 !读着这种老气横秋的话语,我难以相信它们竟出自于眼前这位机灵活泼的小侄儿之口,这让我有些心痛。   侄儿家屋后确实有一片桔园,但他很少去玩,他总守着家里的电视。桔园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