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请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脚步刚刚离去,在北方或是南方,暴雨成灾、高温干旱的异常天气变化,使人有点透不过气来.6月底,<出版史料>第二期出版,按照几年来的习惯,每期出版后总要跟宋原放同志通一次电话,听听他的意见和要求.这回我还没有来得及跟宋老通话.却在电话中传来了王仿子同志低沉的声调:宋原放同志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清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出版史是一门新兴学科,必须从史料人手才行,否则欲速则不达.不过,搜集史料要钻故纸堆,要坐冷板凳,远水不解近渴,这件事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简单.  相似文献   

4.
宋原放在《出版科学》1993年1期中撰文指出,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以来,系统地结集谈出版的书籍大约有200部左右。而其中亮出中国出版史专著的有四种,即《中国出版简史》(杨寿清著)、《中国出版史概要》(张奎著)、《中国出版史(辛亥革命以前部分)》(宋原放、李白坚著)、《中国出版简史》(吉少甫著)。从这四部书看,在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出版规律成就方面并不理想。史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前些年,有些学者急于求成,有重著述轻资料的倾向,不愿在史料上下功夫,这就难免随便抓个材料,胡编乱说,贻误读者。十多年来,已发现了不少新史料,也出版了不少史料书刊,但还有不少第一手材料有待进一步发掘。社会主义出版  相似文献   

5.
由宋原放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于2001年至2006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宋原放、王有朋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上、下卷)所选收的史料论及春秋(公元前770年)简帛时期到20世纪初(191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版活动,其中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料因另有《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的出版,故在古代部分仅选收少量史料. 由汪家熔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上、中、下卷)所收史料包括的时间从1815年起到五四运动前,收录近一百年新形态的出版史料,传统形态的出版一般不涉及.史料尽可能收录档案等原始史料,有些事件暂缺原始史料时,选些亲历其事,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较多史料线索的当代署名文章.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之初,热心出版史研究的出版家王仿子、宋原放等经多方努力,终于由开明出版社以《出版史料》之名出版了四辑,这对于盼望已久的读者是一件喜事。《出版史料》的出版,适应了出版工作的需要。它为出版工作者挖掘、收集、整理历  相似文献   

7.
经过王益、王仿子、宋原放诸位出版界老前辈的奔走,《出版史料》终于获得国家统一刊号。王仿子同志欣喜之余,给中国版协老年工作委员会各位委员写了一封信,请予支持。征得作者同意,将这封信全文发表。我们呼吁出版界关注《出版史料》,给予尽可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研究出版史料需从搜集资料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宋原放先生将刊物名曰《出版史料》,我钦佩他的高明,因为研究中国出版史,资料搜集是第一位的事情。中国古代出版史就其业绩辉煌与历史悠久而言,全世界无与伦比,举世公认是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可是,由于至今尚未做过史料的系统搜集工作,研究工作举步维艰。讲出版史,总是不能不讲古代出版物的流通与发行。王  相似文献   

9.
书讯     
《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出版本刊讯2006年5月,《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出版史料》中的现代部分5册于2001年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又收集到部分新的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出版史料,为此续编了《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3册、80万字,所收集史料的下限时间截止2005年12月,仍由陈江、吴道弘、方厚枢辑注。《中国出版史料》是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策划,由宋原放主编的,这套古今兼收、总计400万字的出版史料中,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出版历史资料。出版界老专家胡道静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  相似文献   

10.
黄炯相 《出版史料》2008,(1):105-108
宋原放的名字与“伯乐奖”连在一起,与“中国韬奋出版奖”连在一起,与《出版史料》连在一起……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出版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先进文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品格,特别是他钟情于《出版史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之初,经王仿子、王益和宋原放等出版界前辈的努力呼吁,奔走促进,在有关方面以及民进中央、中国版协、开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出版史料》丛刊问世,我为之欢欣祝贺。在新世纪的第二年,又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今年春天《出版史料》季刊正式出刊,更令我兴奋、喜悅。  相似文献   

12.
宋原放是全国知名的出版家。本书是作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编辑学、出版学的研究成果,撰写的出版工作的经验和回忆文章。全书包括:①出版学与出版工作;②近现代上海出版百人名录;③近现代中  相似文献   

13.
记者洛丁报道,中国版协和上海市版协顾问宋原放同志,最近在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就挖掘整理我国近现代出版史料问题,谈了他的意见与建议。 宋原放说,新闻出版署原来有个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前两年散了伙。原来确定的工作目标要编写出一本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史,再搞一本出版大事记。现在两三年过去了,这项工作已无影无踪。出版史料征集整理工作上下有点脱节,下面搞地方出版志,整理出版社社史、店史很积极,也出了些成果,如陈原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以下简称为《史料》),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收入的史料,起于1949年,计划第一阶段止于1978年,第二阶段止于上世纪末。按年编辑,每年一卷,个别年份每两年一卷。已经出版11卷,还要出版若干卷。这套史料的出版,对研究新中国出版史,推动出版科学理论建设,促进出版事业的改革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了两本中国出版史,感到很亲切,如逢故人。一本是宋原放、李白坚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史》,另一本是吉少甫主编,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四人执笔编纂的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简史》。如果只凭书名猜想两书的内容和篇幅,会以为后者单簿,而前者详备,其实不然。《中国出版史》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文字传播”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近代出版事业”,时间上只写到20世纪初叶。书后有一篇宋原放编的《中国出版大事年表》,也只  相似文献   

16.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书讯     
由宋原放、李白坚撰著的《中国出版史》一书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有别于其他史学著作的具体学术考证,而是以文化发展为背景,对现有的出版史料作了新的编排与考察,力图对中国出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在上海创办的《出版史料》杂志,在编辑出版十年以后停刊了,由此度过了“七年寂寞”(主编宋原放语)的时光,终于在2001年得以在北京重新出版。为了做好在北京的复刊工作,我和陈子伶同志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向范用同志求教请益。这不仅因为范用是我们两人在人民出版社的老领导,在编辑出版工作上,一直得到过范公的教导,特别是他榜样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  相似文献   

19.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这几年,我都是在鲁迅先生所说的大好秋光中访问日本的。去年10月间,“国际出版研究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f Pub-lishing Studies)第4届年会在东京举行,同时庆祝日本出版学会创立20周年。我国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邵益文同志(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宋原放与赵斌两同志(上海市编辑学会)及我四人。10月22日下午3时许,邵益文同志与我由北京飞抵日本成田机场,上海的宋原放、赵斌同志已先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宋原放同志主编的《出版史料》,内容翔实丰富,久负盛名,其中发表了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书刊、出版单位、著名人物等史料,一向为海内外文化学术界所重视。前些年间,该刊在沪因受调整刊号之累,乃至休克。多年不见,各方读者十分关怀想念,可见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