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和“再”各有3个词性。“在”作介词、副词时,义项单一。作介词,其语法作用是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作副词,当“正在”讲。它作动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再”作数词和动词时,义项单一,分别作“二、第二”和“重现、继续”讲;作副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下面4个例句中的这两个字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个通讯员写了一篇体育新闻,大标题是:“我区男子篮球队力挫群雄勇夺冠”。大致一看,没有什么毛病,可仔细一想,就有问题了。冠,是古代弁和冕的总称,即帽子。当然,古代冠和帽有区别,但现在通称为帽了。因此,写“夺冠”,会被人误解为“争夺帽子”,这岂不成了笑话!也许有人说,夺冠是“夺取冠军”的简称。这是不通的。冠军是一个词,代表一个概  相似文献   

3.
在编辑通讯员的来稿时,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一类句子:“我随手撸了撸额上的汗珠”;“他直起了腰,撸掉了脸上的汗水”。句中的“撸”字,读什么音?有何含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似乎可以读“鲁”。但要说出这个字的确切意思,就有些麻烦了。其实,这个“撸”字不仅普通字典里查不到,就是收字较多的《辞海》、《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显然,这个“撸”字是通讯员生造出来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4.
“便”字有两个读音,在“方便群众”和“物价便宜”中的读音不同,这是黄口小儿都不会弄错的。但是“大腹便便(pián)一词的读音却常常有人搞错,“便便(pián)”是形容“肚子肥大的样子”,是一个中性词,不含贬义,不能错读成“大便”的“便”,不然就成了“一肚子粪肥”的骂人话了。  相似文献   

5.
说“豆流”     
敦煌文献中的"豆流"(字亦作"逗遛")之所以用来表示"原因",就在于"豆流"二字所记录的乃是表示"头"义的联绵词之语音;由"头"义引申,故有"端由"、"始末"等义。事实上,得音于"豆"的"头/頭"字,上古时期曾与"豆"字一样,都曾以复辅音"tl—"为声母,后来在复辅音声母向单辅音声母演化的过程中,才演化出了以"t—l—"为声母形式的"头颅"、"豆流"、"逗遛"等联绵词。  相似文献   

6.
在成语运用中误用别字的错误,除本题上文所谈的形式外,常见的还有以下两种: 第一、近音替代,误用别字。近音是指字的语音形式相近,但不相同这样的现象。如:两个字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这就可以看作是近音。像“帆”与“烦”这两个字,“帆”字音为“fān”,“烦”字音为“fán”;两者声母皆为“f”,韵母皆为“an”。只是声调不同,“帆”为阴平声,“烦”为阳平声,两者即为近音。如果将成语“一帆风顺”中的“帆”,用近音字“烦”加以替代,这个成语的意义就不可解了。这就是近音替代,误用别字的错误。这种  相似文献   

7.
阅读报纸杂志,“付诸于实践”、“见诸于某报刊”之类的用语时有所见。其中“诸”字用法不适当。“诸”系古语词,亦称文言词。在汉语里其意项最常见的有:(一)众,各。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诸军”,即各部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译出来就是“诸葛亮亲自率领各部攻打祁山。”(二)“之于”的合音。从语音的角度分析,因其读音分取“之”字的声母zh和“于”字的韵母u,故有合音词之称。如果从语法角度分析,因其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双重  相似文献   

8.
咬音嚼字     
咬音嚼字●胡晓青【太原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文,以此,琢磨字、词、句、文写得对否、用得妥否、解得好否的事,当为咬文嚼字。本文则为字音字义字式而作,由字而音,由音而义,由义而“式”,某字之音如何读为对,某字之音含有何义,某音之字怎样写为合“式”,即...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音版《论语》(2002年9月版),是专门给小孩子背诵用的,其中“曾”字的注音却有些问题。因为是给孩子读的,所以应该予以纠正。《论证·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上二句中的“曾”,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均注为c啨ng,很可能是受成语“曾几何时”的影响。但实际上,这里的两个“曾”字都不应该读c啨ng,而应该读z叆ng。《汉字大词典·日部》“曾”收有以上两音,但在c啨ng音下有三个义项:①副词。尝;曾经。②深。③通“层”。而在z叆ng音下有9…  相似文献   

10.
我是“档”字,与“案”字结合组成“档案”一词,与“法”字结合就形成“档案法”这一有权威的法规名称,若与“事业”一词组合又形成档案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档案事业”一词,我还拥有一支人员众多的档案工作者队伍,要说我的“名气”够大了,“地位”也够高了,但使我深感遗憾和痛苦的是,在我尊敬的档案工作者中,竟有不少人把我的音读错了,我  相似文献   

11.
胡洁 《大观周刊》2013,(1):11-11
阳新方言的“把”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既可以作动词表示“握、给予”,也可以作介词表处置、被动。汉语普通话没有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形态变化,但可以用介词“把”、“被”等标记主动与被动。但阳新方言用同一个词“把”字既引出施事又引出受事,使这种句式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1)
“荨”字读音不寻常文/李百川“荨麻疹”系一种常见皮肤血管反应性疾病,普遍习惯把“荨麻疹”一词中“荨”(Qián前)读作“寻”(Xún)音,无论是医界同仁,还是寻常百姓,大都这么读法,其实,这属于误读。我曾在一些场合用正确读音读“荨麻疹”一词试图引起大...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一条有关泰国的消息,文中提到一个名叫“参猜”的人。或许是我缺乏关于泰国人名译音常识之故,“参猜”这两个字虽然认识,我却不敢冒然作读。原因很简单,这个“参”字,大概有四个读音,即一作c(?)n,用于“参加”、“参观”等;二作c(?)n,如“参差”;三作sh(?)n,如,“人参”、“党参”;四作s(?)n,即大写“壹贰叁”的“三”字。至于“参猜”这个人名中的“参”字,在泰语的发音中到底属于何者,译者可能是很清楚的,但大多数读者并不懂泰语,恐怕就得“各读各的调”了。这在熟  相似文献   

14.
把一个词末尾一个字的声调读得相对短些轻些,就是一个轻声词。轻声不是声调的一种,而是“阴、阳、上、去”四种声调的音变形式。四种声调的字都可以变成轻声。实际上,轻声现象也可以被看成是“词的轻重音格式”中的特殊格式——“重轻”式区别于“重中”、“中重”式。我们可以从“阴、阳、上、去”四个例词中来看看: “开通”,“通”字原是阴平调。“开通”读原调用“中重”格式,就是动词。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上马娇]曲有这样二句唱词:“偏,宜贴翠花钿。”清初批评家金圣叹于“偏”字下点评说:“言双文侧转身来也。”(双文即莺莺)于“宜贴翠花钿”下点评说:“是侧转来所见也。”与圣叹同时而稍后的学者毛西河在他的论定参释本《西厢记》的评语中,反对这种解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段文字很长,照录如下: 偏字断作一字句,调法如此。然 字断而意接。偏宜与李珣《浣溪纱》 词“入夏偏宜淡泊妆”。欧阳修《小 春》词“天寒山色偏宜远”同。俗子 解偏作侧,谓侧转鬓边宜贴钿也。 不知此承面字来,言面上宜嗔宜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7.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8.
跳出窠臼报纸上天天有体育新闻,内容是相同的,但标题各有不同。体育版的编辑要赢得读者,首先要做好标题,词语要翻新,力戒雷同。譬如,比赛第一名,可以说“夺得冠军”;也可以说“夺杯”、“夺标”、“夺魁”、“夺金牌”;还可说“折桂(冠)”、“称王”、“称雄”、“独占鳌头”、“位居榜首”等等。第25届奥运会期间,《中国青年报》有这样一条标题:王义夫举枪夺榜眼林启升力举挂银牌勇林莉弄潮获亚军  相似文献   

19.
“止”的本义是“脚”,后来引申当“停止”讲,而另造个“趾”字,代替字义为“脚”的“止”。“止”又有“拦阻、使停止、仅”等义项。“至”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一支箭的形状,下面的一横表示箭所射到的地方。“至”的本义是“到”,“至”又有“至于、极”等义项。    相似文献   

20.
提倡“四不问”高峡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向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样提问:“你此时一定很激动吧?”对有实力夺冠而未能夺冠的运动员又这样提问:“你是不是感到很遗憾?”被访问者对记者这样提问,评价只有两个字:废话。这类废话式的提问,决非体育场上所独有,其它领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