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企业能力理论的演进过程来看,战略管理研究的焦点逐步从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行业结构对公司的影响转移到组织内部的资源、能力对企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的作用上来。集群成员企业拥有由六种核心资源和两种外部资源而构成的资源体系,它们通过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资源体系所提供的特有资源而共同形成了企业集群核心能力并最终表现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创新既是理论前沿,又是大量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有利于企业整合各种创新资源,推进创新效率提升,获取竞争优势。创新源泉在于企业内部,企业内源动力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企业内在各种驱动创新的要素得到了充分的激活,才能够实现创新。而来自外部的六种力量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要在充分调动内部因素的同时,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做到开放式创新,借助于外部力量为企业实现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企业成长理论中对外部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论述不多,西部地区乳制品企业蒙牛在初创期,采取资源外取战略(Outsourcing Strategy),把外部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与自己的优势整合起来,相互支持和补充,使企业获得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源和扩展生存空间,且进一步强化独特的生存能力。因此,随着资源获取难度的增加以及快变环境的威胁,初创企业必须采取资源外取战略,通过整合和获取内、外部的资源,实现企业持续的成长和企业远景。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必然使高等教育资源全球化以及资源争夺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把大学的产业观凸现出来并分析其深刻影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的产业观指导着国家、大学、社会、企业及个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行为,并正时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侨性资源是侨资性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也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侨资性大学因为拥有侨性资源,在发展战略上可以更多地运用资源观理论,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对学校获取资源实践活动的回顾,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侨资性大学深入实施资源观发展战略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营销资源是营销力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最初来源。企业要打破营销职能疆界,以营销资源的价值性和相对独特性为标准,对现有和欠缺的营销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进行辨析,并针对不同性质的营销资源采取不同的择取方式,即核心性营销资源采取内部开发和内部培育;潜力性营销资源采取内部培育引导;共享性营销资源采取外部合作为主,外部交易为辅;对一般性营销资源采取外部交易,从而实现资源最大化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一个资源集合体,资源是大学竞争力构建的根基,大学的竞争力源于大学的战略性资源。大学拥有的战略资源总量通常决定着大学的整体竞争力,大学战略资源的异质性成为大学竞争力的源泉,大学战略资源的稀缺性使资源的优先获得者具有先发竞争优势,核心战略资源的不可完全模仿和不可完全替代使大学能够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资源在企业孵化器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 )又被称为企业创业中心 ,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孵化器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 ,但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也得到了我国管理学界的重视。影响孵化器的因素很多 ,例如 :风险投资 ,政府政策 ,基础设施等。但是 ,理论界对于大学资源在孵化器的作用方面重视不够 ,在实际中大学资源在孵化器的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利用尚有不足。本文认为 ,大学资源在孵化器中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充分的开发利用好大学资源 ,对孵化器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始于 2 0世…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社会使命变迁与大学自身发展逻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三螺旋理论为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螺旋理论下创业型大学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创业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及价值重构、组织结构优化与制度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同时更加注重政府和企业等外部组织的介入,注重与政府、企业的战略性合作与联动,促进异质资源在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跨组织整合与流动,形成良好的外部互动机制.作为三螺旋之外的第四方,社会中介组织可能作为第四螺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并以广东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和研究不可移动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竞争优势的关系。只有开发不可移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这种产品能够在原产地保持其自身特色,并有效地与本土相结合,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其竞争优势。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