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欧、美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提起反倾销调查时,均采用特殊标准即替代国制度来确定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以及倾销幅度的大小。由于替代国制度本身的缺陷和不合理,使得这些“非市场经济国家”一旦被欧、美提起反倾销调查,均难逃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恶运。本文拟对欧、美反倾销法中的替代国制度加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法律背景,指出中国企业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替代国制度是一些国家在反倾销领域里,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确定正常价值的特别制度。有些国家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滥用“替代国制度”,扭曲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导致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和较高倾销幅度的确定,使中国出口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反倾销替代国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出口商通过改变贸易方式、生产方式等来规避反倾销税征收的做法日益增多。这种规避行为架空了反倾销措施,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反规避措施。本主要介绍了反倾销立法比较完善的欧盟和美国的反规避措施,对两的具体制度进行比较和评析,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首先梳理了欧盟对我国自行车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历史脉络,以及这期间的自行车贸易状况变迁;然后实证分析了反倾销税征收后的我国自行车出口价格的调整,以及出口价格调整后带来的出口绩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为应对反倾销税提高,自行车企业采取了出口价格提升策略,这种价格调整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口额和利润率的下滑,但未能有效规避出口数量以及占欧盟自行车进口市场份额下滑。  相似文献   

5.
在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审查制度,是出于在有些情况下征收反倾销税非但不能使国内受损产业得到预期的恢复,而且严重损害其他方利益。反倾销立法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公共利益实体和程序的制度化,对我国反倾销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盟反倾销法中反吸收的规定,是对反倾销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一种补救措施。在反倾销实践中,出口商为达到占领市场,赚取外汇等目的,而自己承担反倾销税,使反倾销调查达不到应有目的。欧盟反倾销法中反吸收的规定.正是针对出口商吸收反倾销税的现象而设立的.使欧盟反倾销法得到进一步完善。从学习欧盟和完善自己的目的出发,中国反倾销法应尽快加入反吸收的规定,并在中国的反倾销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税是WTO反倾销协议允许使用的保护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的措施。反倾销税通过提高进口价格限制进口.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发挥保护作用。贸易转移效应和直接投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倾销税的保护效果。反倾销税通常会损害消费者福利,并且对进口国的整体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反倾销已经演变成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进行贸易报复的工具。应该慎用反倾销措施,并积极推进完善多边反倾销规则。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在我国入世后15年内,美国对我反倾销案件仍可采用特殊的正常价值计算方法。美国用生产要素价值方法替代了替代国制度,表面看似乎更公平,实际后者的不公平性并未排除;同时.排除该法适用的MOI测试法亦不合理。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WTO反倾销规则制定并以之化解出口企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替代国”制度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反倾销法中对“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cconomy country)规定的一项特殊制度。按照西方的反倾销理论,如果一国产品以低于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成为世界各国对付不公平贸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反倾销法案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提出替代国制度,借机利用这一工具构筑起贸易壁垒,推行单方贸易保护主义。由于替代国制度存在不可类比性、不可预测性、不公平性和不确定性,我国政府应深化改革,加强外交,尽快改变“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角色,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此外,我国企业应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或个案待遇,争取分别税率,选择并提供好替代国信息。  相似文献   

11.
面对国内产业所遭受到的倾销危害,加强对反倾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研究,已是在国际贸易中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当务之急。对于公共利益的衡平问题,我国不必照搬欧美国家的内涵,而应给予其符合我国国情的定义。对于反倾销中的规避问题,应通过完善、细化相关的立法加以应对,而贸易转移问题的解决,则要靠反倾销预警机制的作用再向前延伸。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急需的反倾销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增长,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但同时国际上一些国家也把我国的出口产品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因此,研究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原因,对于消除对外贸易障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反倾销作为一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已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使用。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政府应对反倾销的形势也日趋严峻。国际社会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演变,使我国应对反倾销工作更加困难。政府与企业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促进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国家采用以抵制他国的产品,本文从苹果汁反倾销这一成功案件入手,试图分析我国农产品在面对国外反倾销调查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农产品在应对国外反倾销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中国遭遇国外产品倾销时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某些国外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反倾销立法工作逐步提上日程。目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现行的反倾销法还很不成熟,同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还有相当的差距。同时现有的立法体例、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亟待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规则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是WTO框架下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从WTO成立的1995年开始,中国一方面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另一方面运用反倾销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又明显不足。为此,应当加强对反倾销的研究。文章对反倾销的历史演变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并对反倾销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期人们客观地认识反倾销的性质和作用,科学地应对这种新贸易壁垒形成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打破了依靠贸易保护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但是,贸易救济措施的矛头也纷纷指向我国,在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针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起诉.因此,如何帮助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取得优势地位尤为重要.简述我国近十年来遭受反倾销诉讼的情况,考察分析出口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举证难的原因,从会计支持的角度有钎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反倾销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日益增多,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反倾销浪潮中的受害者之一.针对此种状况,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经贸的有利条件,行使成员国的合法权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诉,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措施作为WTO所允许的贸易政策工具将会在WTO框架内长期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他国家或地区将依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来打击中国产品,保护本国产业.因此,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应加强联手,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国外对华的反倾销.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择校在美国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样。除学券计划外,各种税收抵免和教育储蓄账户应运而生,一部分公立学校也打开校门,实施"开放入学"政策。每种择校形式内,又有不同的变式。不过,由于家长和学生的择校标准不同于决策者的假设,各校也想办法选择成绩较优或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所以择校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它很少服务于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在推动公立学校改革方面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