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目的:一、"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二、"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三、"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使"无业者有业",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众之义务。而其目的是: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可见,作为职业教育,其目的可概括为:一是个体的素质培养,二是谋生的技能训练。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被有发展眼光的企业家所看好。然而,长期以来,技工学校的政治课教学无情地遭到冷落和漠视,并且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表现在:政治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7年由黄炎培、蔡元培等教育家发起创立.立社之初即提出了"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思想,面向工农大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职教传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解放后继续在职教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分类,则有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公职教育、专业教育等六项。此皆经过本社同人若干次之研究讨论而始决定者。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5月6日,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致力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团体。85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为革除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弊端,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骞、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职教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教社把“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揭示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类型,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如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那样,职业教育的目标中,与生俱来地负载着"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等多个向度的使命。因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注定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过程,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先生毕生从事职业教育,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的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理念,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蒋超 《成才之路》2014,(23):2-3
正自黄炎培先生提出在中国发展"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至今,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除了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等客观原因外,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发展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管理是一所学校运行的重中之重。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每个职业学校班主任面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序言中华职业教育社由黄炎培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春、宋汉章等48人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立,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数十年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作出贡献,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华,发生“九·一八”事变,本社活动转人一个新的阶段,在推进教育事业的同时,投人抗日民主运动。1…  相似文献   

10.
序言中华(?)业教育社由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立,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以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数十年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作出贡献,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华,发生“九一八”事变,本社活动从此转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阐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职教育宗旨的基本内涵,即促进个性之发展、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个人职业发展幸福之准备。其现实意义在于启发当代的高职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地位,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统一;坚持职业技能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统一;致力于以学生的职业发展幸福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当今教育界和理论界议论纷纷的“热”点。建国以来,我们曾经规定“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服从于阶级斗争为纲”。近来又提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现在则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提高民族素质。最近,中华职业教育社在章程中开宗明义地说:“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它所宣告的这个职业教育的目的正确吗?我们知道,这还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等在72年前提出来  相似文献   

13.
今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国策,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盛. 岁月荏苒,近百年前,黄炎培先生试图沟通教育与职业,举起了"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的职业教育旗帜.而今天,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承担起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育与职业的沟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准备,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为产业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旧话新提     
兴办职业教育,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建社之初曾经提出过,职业教育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个话,七十年了,说是旧话,真是旧得很。这个目标达到了吗?七十年后的今天还只能回答:没有。  相似文献   

15.
黄勤芬 《中国培训》1998,(10):17-19
把直接有效地为就业服务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原本是个老话题。早在八十年前,我国职业教育先驱者黄炎培先生就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归结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由他倡导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也把“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列为三项立社宗...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大众,解决民众的生计问题;二是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三是大职业教育主义。选择徐公桥作为实验区,黄炎培还进行了职业教育的实践。今天的职业教育人应该在三个方面借鉴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是从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三是重视德育,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7.
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之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是在其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他从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进一步提出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把解决个人谋生问题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提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8.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四大支柱: (一)为生产服务的观点。黄炎培把生产力的发展视为使国家富强的根本之计。中华职教社的《社章》开宗明义地阐明办职业教育“是替中国和世界谋增加生产的准备”。他认为就国家而言,应将生产教育置于首位。 (二)按需施教的观点。一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生活、生计需要;二是办教育特别是办职业教育一定要从当地的需要、特点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三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他说,唯有这样,才能使无业者得业,有业者乐业。 (三)要注重效能的人才经济观点。他主张  相似文献   

19.
1917年黄炎培先生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时。中国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先生下决心要用职业教育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在实现一个民生幸福的社会。在那社会里,确切达到了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针对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名称的争论.他说道.实业教育是代表为国家增进生产.职业教育是代表为个人解决生计问题。就是说办职业教育不能仅从发展经济着眼,必须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开拓者和集大成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意蕴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两位一体——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教学原则的二重性——理论与实践并重、职业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对于当代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