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10)
在三维动画制作中,角色动作设计也是一部优秀动画作品的灵魂所在。观众喜爱一部动画影片,除了角色造型设计深入人心之外,角色的肢体语言表达也是观众达到共鸣的一个关键。所以,想要将角色动作完美呈现,对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关键,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故而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应注意将已学的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贯穿于整个Maya三维动画制作的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逐格动画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动画制作技术,早在上个世纪,我国的动画工作者就利用逐格动画制作技术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例如《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批优秀的动画制作软件和制作技术相继涌现,在对逐格动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的同时,也给其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对逐格动画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逐格动画在商业广告中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逐格动画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动画制作技术,早在上个世纪,我国的动画工作者就利用逐格动画制作技术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例如《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批优秀的动画制作软件和制作技术相继涌现,在对逐格动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的同时,也给其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对逐格动画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在现今的数字时代下,逐格动画商业广告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朱雪 《科教文汇》2012,(6):206-208
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不仅可以主导动画影片的风格与艺术特征,还可以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然而本色的再现是不足以让角色深入人心的,这就要在设定时有足够的夸张性表现融入。本文将着重分析当前不同国家动画角色造型夸张性表现的特点,在对比与分析中得出夸张性表现的设定方法,以及将来动画角色造型夸张性表现新的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5.
maya三维角色动画教学模块是动漫专业《maya动画制作》课程的核心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直接对应角色动作调节师这一职业岗位。三维动作调节师不仅需要掌握在三维动画软件中角色动作调节的一般操作,最重要的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表演艺术素养,具有掌握角色动作节奏、夸张、表现角色性格等动画运动规律的能力。本文就maya动画制作软件教学中如何结合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对如何提高学生动作调节这一职业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民族性"主要取决于内容题材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和广度。当前中国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在动画语言日趋国际化、通行化的情况下,如何吸取美日动画的经验,将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得使人喜爱并富有艺术特性,同时又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等方面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7.
浅析动画造型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科教文汇》2010,(16):141-141,148
动画片的演员就是动画造型设计师笔下栩栩如生的各种角色,因此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影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何把握动画影片中的造型设计是经常探讨的话题。文章从动画造型设计的功能、动画造型设计的特征、动画造型的简化以及夸张变形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动画面部表情造型的一般方式、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归纳,运用这些造型理论和技法,对典型动画形象面部造型进行了系统探析,并分析了国外经典动画片面部造型的特点。联系中国古典戏剧脸谱艺术精粹,在汲取各个国家的优点和本国中的精粹之后,努力在自己制作的动画片《梁祝新传》中有所应用,使人物形象尽可能的生动完美,同时归纳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对面部表情造型的新体会。  相似文献   

9.
魏亮 《科教文汇》2011,(7):121-122
动画中角色的体态和面部表情动作是动画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体态和面部表情动作是表演的艺术,动画制作者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才有可能在创作过程中用恰当的体态和面部表情动作来诠释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仔细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逐渐在建筑、航空以及影视等诸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推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人物动画角色制作中,通过有效应用3DMAX技术,能够让人物角色更加逼真、形象,有着较好的渲染效果。通过对3DMAX技术及其在人物动画角色制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为提升人物动画制作水平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夏博 《科教文汇》2011,(12):62-63
随着科技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三维动画领域逐步扩大,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也随之增多。本文以三维软件与动画运动规律来讲解三维动画片中角色动画的制作方法。在三维角色动画片中,角色的动作表现是动画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各种材质的不同性能、视觉肌理、触觉肌理的外在表现,结合服装品牌的风格定位,运用造型、色彩以及不同材质的搭配等手段,进行科学加艺术的设计。这种设计创意在另一层面上也丰富了设计语言,扩大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力,使服装作品更富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曹猛  陶卫丽 《科技风》2014,(18):116-116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角色动作的创作中。给动画中角色动作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动画制作的成本。想要利用好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需要认识各系统的优缺点,有的放矢的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4.
3D角色动作生成是计算机动画制作的主要研究领域。运动捕获技术因其效率高,真实感强等特点成为3D角色动作生成的关键技主要介绍3D角色动作生成的技术现状及主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三维动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的视觉奇观、也使电脑自身跨入了艺术的领域,三维电脑动画技术成熟以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众多功能日趋强大的三维软件给现代动画的设计制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设计师开拓了更广阔的创意空间。三维动画主要应用于虚拟现实场景的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和后期特效等方面。三维动画丰富的表现手法,如自由的灯光设置,任意的夸张变形,丰富的材质贴图以及特效的制作,增强了影视广告的艺术表现力,超越了一般影视艺术的表现局限,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像力和创作思维的表现力,几乎不受到外界的任何阻挠。可以这样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动画形象的塑造和特技的运用,更赋予影视广告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一种传统影视手法无法达到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距离审美的特征和超现实的独特个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或无法看到的现象,都可以在动画中得到实现,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揭求,便动画更具欣赏力与吸引力。对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最先进、最超前的当数欧美,近几年,日本和韩国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可谓后起之秀。在动画的制作上,三维动画技术的难度要求大大低于电影的制作,因此,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研究三维动画的人确实不少.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运用也十分普遍,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告结合了三维特技制作。但在技术与创意上还比较欠缺,画面生硬,缺乏个性,没有发挥三维动画特有的作用。制作上也缺乏一定想像方,只是在机械地运用一些三维手段来完成广告的制作。在电影界虽然一些影片在制作过程中也结合了三维动画特技,但至今还没有什幺有影响的大片推出。技术的成熟并不等于艺术的成熟.动画创作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作艺术,如果缺乏丰富的想像力和应有的艺术修养,那么即使技术再高,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做出好的动画。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3)
通常,三维游戏角色的制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原始图片设置、模型构建、贴图烘焙、骨架蒙皮、动画制作和引擎测试。生产周期为一到半月。本文将围绕三维游戏设计中动画角色设计要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9)
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动画这种艺术形态中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直接关系着动画的成败。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具有其独特性,既能产生文化效益,又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因此受到了相应重视,本文将对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展开研究,希望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5)
适当的角色造型设计不仅能为动漫作品润色,还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本文针对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服装、性格、动作等环节对动漫角色造型中夸张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9.
张云志 《科教文汇》2007,(9X):30-30,34
近年来,中国动画片的年产量增大,但优秀的作品不多,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造型设计质量上不去。现阶段的中国动画片人物造型要么粗制滥造要么模仿抄袭,缺乏生命力,如《宝莲灯》中的沉香有日本动画造型的痕迹,《蓝猫三千问》中的蓝猫有强烈的迪斯尼风格,而孙悟空和猪八戒总是摆脱不了《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中的模样……。  相似文献   

20.
虚拟制造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基于3D Studio 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使机械零部件仿真制作及零部件装配与机器运转动画制作更加方便快捷.本文介绍了实体制作、场景制作、动画制作与影片制作,形象、生动地展示机器设备的逼真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