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慕课"(MOOC),又名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是一种新颖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引入新颖的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充满活力与多样性。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慕课"对高校教学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开放性在线教育,即慕课(MOOC)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了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教学与传播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总结和不断创新探索关于汉语慕课平台的建设现状。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慕课教学以及学习的优势,然后就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慕课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汉语国际教育慕课平台建设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慕课"的兴起,倒推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并将在线网络教育推向了最高峰。首先阐述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了我校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基础,进行了基于MOOC示范项目的情境设计,构建适用于MOOC的知识碎片化的任务单元教学内容,从而建设开放性平台,最后总结了《汽车涂装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MOOC(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译为“慕课”。MOOC以其名校的优质资源,吸引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慕”名而“课”,在短时间内受到了极大追捧。以在线学习者的身份参与Coursera多门课程进行体验学习,结合国内传统教学的形式和特点,分析了MOOC的特点和MOOC相比于传统大学课堂的优势,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并对MOOC学习者和高等教育者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当前,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MOOC新形式给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基于慕课本身的局限性,促使SPOC成为慕课与高校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并成为慕课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理性选择,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质课程共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给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伟大的创新和严峻的挑战。文章针对"慕课"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讨它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慕课"中国化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将课程免费放到网络上,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受时空限制。慕课转变教学模式,以个性化学习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微课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教材的基本统一性与学生的自身原因,慕课的教学形式在高等教育中比较适合。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MOOC教学实践,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线考试等方面构建了MOOC有效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MOOC,又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近年来迅速兴起,有学者曾预言,慕课可能会彻底改变中国沿袭数百年的高等教育模式。如何借助慕课来推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好教学方法,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及慕课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以及学生和老师反映的结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要获得积极、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仅仅关注其所用之"术"还远远不够,更要洞察它的运作之"道"。因此,必须关注隐藏在"慕课"背后的那些有关学与教的理念、方法、模式,甚至评估范式。文章主要分析了MOOC的内涵、本质特征、价值取向,总结并提炼出慕课设计过程模式,并就当前有关慕课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MOOC(慕课)在全球掀起了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热潮。目前,网络开放课程已经迎来了MOOC3.0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各大MOOC平台的优势与缺陷,为MOOC3.0时代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和策略制定提供了思路。同时,指出高职院校应该借鉴国际顶尖MOOC平台的建设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建设高职院校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正逐步在高校中普及,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如何使慕课平台更加完善,并使之在高校课堂中得到有效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综合了二者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慕课这种大规模开放网络在线课程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高等教育中发展十分迅速,对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在此背景下重点分析了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指出了我国高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慕课冲击高校在教学理念及考核制度应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慕课即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011年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产生和发展引起了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文章解析了MOOC的内涵,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评价和互动方式等五个视角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的创新性特征。对目前已有的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并根据目前MOOC平台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全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其他形式等四大类,分别例举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慕课相关研究文献、参加研讨会的内容以及当前慕课建设和教学运用现状,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个人等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译为“慕课”。MOOC以其名校的优质资源,吸引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慕”名而“课”,在短时间内受到了极大追捧。以在线学习者的身份参与Coursera多门课程进行体验学习,结合国内传统教学的形式和特点,分析了MOOC的特点和MOOC相比于传统大学课堂的优势,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并对M OOC学习者和高等教育者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5.
尼珊瑜 《成人教育》2015,(11):50-53
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和社会性等特点.通过对MOOC模式的分析(以河南省为例),将MOOC模式的理念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建设中去,借鉴MOOC“开放”理念,创新成人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以期更好地促使成人高等教育在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让学习者具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慕课即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011年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产生和发展引起了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文章解析了MOOC的内涵,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评价和互动方式等五个视角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的创新性特征。对目前已有的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并根据目前MOOC平台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全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其他形式等四大类,分别例举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慕课相关研究文献、参加研讨会的内容以及当前慕课建设和教学运用现状,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个人等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慕课(MOOC)以大规模、开放课程、网络教学为特点,是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由视频授课、课后练习、网络手段互动、学习测验等组织起来的教学过程。慕课的出现对面对面授课的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大学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大学英语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本论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对慕课与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闫广芬  武莹 《成人教育》2022,42(1):52-57
近年来,国外三大MOOC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已相继启动了慕课微专业的建设。随着国外微专业建设模式的逐渐成熟,我国的慕课微专业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慕课微专业的出现,反映出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模糊了传统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之间的界限,由此引出一条通往未来职场的新路径。微专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作用,积极推动高校联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慕课(MOOC)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互动性等特点,它既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挑战,又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起到助推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与慕课的有机融合,构建"传统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建设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优化课程资源,打造精品慕课,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20.
慕课(MOOC)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互动性等特点,它既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挑战,又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起到助推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与慕课的有机融合,构建“传统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建设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优化课程资源,打造精品慕课,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