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冷静分析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特点及其部分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探索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人之为人的根,人皆有之.现代社会,大学生应该具有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健全的信仰.但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本质特征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却出现了具有新特征的信仰危机,即在信仰心态游离于信与不信之间,信仰对象多元中显得有些混乱,信仰的性质方面有逃避现实、模糊科学、躲避崇高、消解中心的趋向,信仰行为脱离理性、缺乏自觉显得有点异化.  相似文献   

3.
唐林丽 《科教文汇》2007,(8S):89-90
信仰是人之为人的根,人皆有之。现代社会,大学生应该具有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健全的信仰。但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本质特征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却出现了具有新特征的信仰危机,即在信仰心态游离于信与不信之间,信仰对象多元中显得有些混乱,信仰的性质方面有逃避现实、模糊科学、躲避崇高、消解中心的趋向,信仰行为脱离理性、缺乏自觉显得有点异化。  相似文献   

4.
李敏  段鑫星 《科教文汇》2011,(31):163-16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日益增多,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挑战。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社会心理根源,强化社会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寻找失落的信仰支柱,是目前中国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的信仰状况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国梦在未来的实现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了解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及信仰状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通过调查分析,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巨变,大学生作为时代主力军,信仰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推进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从现实生活的表层结构观察、体验到对物质利益的依赖与崇拜,社会道德伦理滑坡、拜金主义盛行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红色信仰的确立。本文剖析了红色信仰危机的原因,提出了相应重塑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研究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作用和新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为主要依据,从应用多媒体技术改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学和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新时代下马克思信仰教育创新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与中心内容,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与感召力亦是关乎国之根本的铸魂工程。本文聚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发展机制、现实危机致因、培育铸塑路径展开逻辑透视,旨在通过逻辑应然、教育实然与实践必然的有机嵌联,整体性优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提升其价值评价与信仰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尤其是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和普及的社会转型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发展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人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要性、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确实比较重视道德规范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中的"信仰危机"现象,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应试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干扰,致使"德育首位"还停留在口头上,这与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长期缺乏对于学生终极价值求索的关怀有关."做人"先于"做事",这就告诫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会"做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大学生德育中加强信仰教育的必要性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状况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探析了其负面影响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全民共同追求的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传播者、追逐者和践行者.通过对大学生"中国梦"政治信仰的心态调查与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缺乏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等问题.国际国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产生其因化的主要原因,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最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平台的教育作用,从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上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中国梦"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中存在着道德信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秦岩 《科技风》2013,(10):95-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入了社会文化转型期,中国民众的信仰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是信仰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民众信仰的普遍缺失,这看似悖论的特点,是由于中国社会初级阶段的现实所决定的,是由于物质和精神发展失衡,现实和理想的反差,古今中外信仰会合的结果,是未完成的现代性又遭到后现代性的冲击所致。中国社会主义信仰的建设就是对症下药,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5.
深入认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反思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不足和困境;通过优化信仰教育环境,遵循教育规律,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体系,实现信仰教育方式、途径的改进与创新等,增强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沛然  汪娟娟 《科教文汇》2010,(36):175-176
恋爱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大学生恋爱问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尝试从一例发生在身边的现实案例入手,从大学生个体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不断被社会化的层面,探讨大学生恋爱背后一些可能被我们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信仰起源于远古时代,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从宏观微观上影响群体、个体的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大学生能否确立正确的信仰,不仅事关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变迁,民众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剧烈的改变。大学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群体,在这样多元化的社会背号下,其思想也必然受到影响。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以及对信仰的认知程度,选取宋兴川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及自编的信仰调查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学生的信仰状态做出评估。在此基础上,从个体、他人、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来分析大学生信仰现状呈现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是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生完成历史使命,实现成才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解放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核心道德准则,因此,必须充分了解集体主义思想的产生及我国集体主义思想发展的渊源。集体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同样是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客观真理,其对于当代思想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于集体主义思想的认同现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同时,应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把脉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总结出更有效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5,(11):143-144
<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责任重大。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解决的现实问题。惟有如此,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才能承担起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