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湘伊 《教育导刊》2004,(20):46-46
疳证(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引起的全身虚弱赢瘦、面黄发枯等小儿常见的慢性病证。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越长,病情亦随之加重,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它被前人列为小儿痧、痘、惊、疳四大要症之一。疳证包括西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以1~6岁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为其主证,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虽四时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且往往引起流行。小儿泄泻病的原因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3点:1.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易为病邪所侵,外感风、寒、暑、湿均可致病。2.内伤饮食。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而成泄泻。3.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使食物不能消化,滞而成泄。小儿泄泻病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有中药辩证治疗,有专方专药治疗,有推拿…  相似文献   

3.
孩子“面黄肌瘦”的病因如下:1.饮食不节。“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内伤脾胃,百病从生”。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所以如果饮食上不加节制,饥一顿,饱一顿,不按时吃饭,或零食太多,都可影响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等症,日久则“面黄肌瘦”。  相似文献   

4.
小儿“脾常不足”,而小儿生机旺盛,正处在生长发育之中,若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医学上叫“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综述患儿以面黄肌瘦,精神萎靡,饮食不佳,腹大腹胀,泻下稀水而酸臭异常为主证,常伴毛发干枯、多汗、头大颈细、易发脾气、懒言少动等、舌质淡、少津、舌苔薄。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甚至减轻,是最初的症状,时间长久,身高[长]也会低于正常。皮下脂肪消减顺序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又称泄泻。既可为小儿一独立病症,又可能是某病症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其主要特点是:大便稀薄或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数10次不等。本症虽一年四季均见,但以夏秋为多,冬季亦容易造成小流行,人们习惯称之为“秋季腹泻”。其发病年龄以两岁以内小儿为主,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小儿腹泻由于病因各异,其类型也各不相同,如暑泻、湿泻、痰泻、食泻、积泻、风寒泻、惊泻、疳泻、伤乳泻等。也常因为腹泻症状不一,又有寒泻、冷泻、火泻、热泻、湿热泻、虚泻、实泻、脾虚泻之分。腹泻类型虽多,但也有多种类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21):83-84
小儿积热证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乳食不消,积而化热的病证,临床可以引发多种疾病。薄槟散方具有消积导滞、疏风除热的功效,对于治疗积热所致的多种儿科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肺炎是小儿主要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咳嗽,伴有白色泡沫粘痰,还有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缺氧发疳、肺部罗音等。严重的患儿可有嗜睡、昏迷以及心功能不全而导致心衰。小儿病情发展很快,但若治疗护理得当,治疗恢复也很迅速。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小儿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小儿生理解剖特点,结合病情进行护理。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幼儿保健     
小儿嗜异症楼锦新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平时爱吃煤渣、泥沙、粉笔和野草等东西,而对三餐正常饮食不感兴趣。医学上把这种爱吃异物的病理现象,称为“小儿嗜异症”。有个三岁的农村男孩,一年多来,胃口不好,但喜欢吃泥土。不管父母怎样劝说,甚至打骂,也不能阻止。到医院反复检查,除有肝脾肿大、营养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新病速起易治,痼疾缠绵难疗,周慎斋云:“凡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不居集》也云:“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赖于无恐者胃气也。”盖人之一身,以脾胃之气为本,脾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水津四布,机运流通,饮食渐增,精血日旺,阳生而阴亦长。“若脾胃有病,或虚或实,一切饮食药饵,皆不运化,安望精微输肺而布各脏耶?”但“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所以“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  相似文献   

10.
用食物改善宝宝消化功能的方法1.用食物改善消化不良性腹泻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原因多为脾胃虚弱。而小儿发育不成熟,胃肠娇嫩,消化能力不强是主要内因。西医认为,小儿腹部受凉,或由  相似文献   

11.
黄乙 《今日教育》2006,(9):43-43
厌食症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以小儿最为常见,导致小儿厌食症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因素,而是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所致。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厌食,便盲目地买一些开胃、消食类的药物给孩子吃,素不知导致厌食主要有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型三种症状,治疗时应辨证施治才有效,否则会适得其反,治疗原则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2.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于脾胃虚损、食欲减退、消化呼吸功能差,以至小儿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引起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我们发现,不少厌食幼儿主要是因为在进幼儿园之前饭不定时、饮食无度、零食过多、饭前情绪不稳定,以及吃高蛋白、高糖  相似文献   

13.
小儿暑热症又称“夏季热” ,是儿科常见病。其发生与小儿体质因素关系密切。营养发育较差、病后失调、气阴不足的小儿 ,由于不能耐受炎热气候的熏蒸 ,导致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故患本病。小儿暑热症多发于三岁以下的小儿。临床资料分析表明 ,暑热症有以下特点 :1 发病集中于每年6~8月最炎热的季节。2 盛夏时节渐有发热 ,体温在38℃~40℃之间 ,夜间体温升高 ,日间渐降 ,热程可达1~2个月 ,而病儿一般情况尚好。3 多饮多尿。患儿每日饮水量不少于3升 ,一昼夜排尿20余次。4 少汗或无汗。大多数病儿不出汗或仅在起病初或退…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身体稚嫩,易患疾病。最多见的是外感发热、咳嗽,久之容易引起慢性气管炎,长年累月不愈;其次是乳食不匀引起脾胃失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或泄泻等,久之易成疳积,影响小儿发育及身体健康。为了预防疾病,除了平时家长要密切注意小儿饮食、冷热等调摄,还要让小儿自体产生抗病能力。捏脊疗法是小儿保健功之一,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强壮身体,预防疾病,帮助发育的功效。其操作方法简便,家长在家可自行,现介绍如下: 方法:捏脊部位在小儿脊背部自尾骶至大椎的脊椎骨成一直线的督脉经络上。操作前,先在背部轻轻用手掌按摩,使小儿肌肉放松。然后双手拇指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冒、外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是一个病。本病发病率较高,占门诊人数60%以上,中医认为本病是由风邪为主,四时不正之气所引起的外感性疾病。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则易患此病,年幼体弱的小孩更易罹患,发病后具有传变迅速易反复,多有兼证易伤阴等特点。笔者用“柴葛解肌汤”治疗本病,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医学理论将一年分为五季,即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分出一个“长夏”。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小儿“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一旦受损,则容易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相似文献   

17.
按中国医学理论,小儿面黄肌瘦是由于其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改变。主要原因有饮食无节、喂养不当以及疾病消耗化失职,久之,则水谷精微无从消化吸收,致使肝脏、肌肉、毛发失于濡养。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小儿患有慢性腹泻、痢疾、肺结核、佝偻病等疾病,导致面黄肌瘦。中医认为小儿面黄肌瘦除了要彻底治疗慢性消耗疾病外,饮食调养也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则为调理脾胃,舒畅气机,清除宿食,温补脾胃,以祛虚寒等。(1)枣麦粥。选干净小红枣8~10枚,大麦适量,用温水浸泡后旺火熬煮。(2)枣秫粥。先将秫米用少量水浸泡后,…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属现代医学所称的消化不良、肠炎的范畴。此病2岁以下婴儿发病率尤高,且病情易恶化。给婴儿服药不容易,常使家儿犯愁,加之小儿吃药时每有狼藉,药量往往不足,影响疗效,因而色香味美的药膳,就显得更有应用价值。从中医角度看,小儿腹泻的药膳治疗原则以消滞清肠、调补脾胃为主,按积滞型、湿热型、脾虚型辩证用膳。一、积滞型。表现为大便稀落,每天3~5次,色黄绿或呈水样,带食物残渣,有酸臭气。患儿腹胀胃口差,苔垢腻。药膳治疗宜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认为,小麦性平味甘,入心经,有养心安神、温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神智不宁、精神恍惚、烦躁不安、失眠等症。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充,或后天喂养不当,体弱多病,均可导致脾胃两虚,气血不足,体质赢弱,形体消瘦,大便溏泄,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虚弱症,对于这类儿童,只需选用下列“鸡膳”调治,便可获得卓效。一、黄精蒸鸡:选择块大、色黄、断面透明,质地润泽的优质黄精50克,切成薄片。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