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要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那么,在新形式下的作文教学应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位表述”是指立足于语文课程知识本位基础上的对语文课堂结构的一种言语表达和叙述形式。 “本位”是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叩问,即询问教什么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具有不可替代性,语文知识包括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等为对象的本位知识。语文课堂教学要站在语文的本来位置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们挂在嘴边常常谈论的话题。但从学理上来说,幸福并不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幸福”完全是一回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人们怎样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幸福指的是一种“主体的主观情感,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吗?那么幸福感又是什么呢?也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通融区。幸福,说到底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问,但其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于一定的客观现实状态。那么,以对人的关怀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学理应要关注人的幸福和幸福生活,又能为人之幸福做点什么?我们又怎样进行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要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那么,在新形式下的作文教学应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应从理念上弄清作文教学的“人文性”。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的作文教学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生活为本位,以学生的生活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训练采用什么方式构段等作文技巧,强调传授写的知识。而事实上,“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生…  相似文献   

5.
时下.很多校长在说到学校管理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及“以人为本”。那么,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能不能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的要求为本”?“以人为本”是不是就是“讲人情”“做老好人”?答案显而易见。“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使管理更贴近人性.充分调动人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摒弃传统管理中的强制、强硬,从而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绝不是讲人情.不是放纵与施舍。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种“生本位”理念是对传统的教学“师本位”观念的彻底扭转。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我觉得得重新审视课堂预设和关注课堂生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具体思考的一己之得。  相似文献   

7.
《职教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如何贯彻《职教法》?如何搞好职业高中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从业能力?我们提出“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以飨读者。一、指导思想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即要解决现代职业教育究竟应以什么为本位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界存在着三种观点:一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和科学性,赞同职高教学普教化,以适应…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本位,这是一个涉及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根本性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显然在新世纪形势下,这种本位观巳远落后于时代。进入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呼唤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9.
素质是综合的,综合的素质当然应综合培养。从“知识教育”发展为“智能教育”,进而发展为“素质教育”,是一个逐步综合的过程。但是,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素质”?理解仍未趋同。往往一提“知识”,便是“书本知识”;一提“能力”便是“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改的初衷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样阐述的:“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因为是母语教学,最贴近生活,社会关注最多,改革的呼声也最高。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正强有力地冲击着知识本位乃至智力、能力本位的教学观。相当多的老师经历了“我是语文教师”到“我是教学生学语文的老师”,最后走向“我是以语文为载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知识?素质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知识?”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袁正光教授。  相似文献   

13.
吕劲蓓 《文教资料》2012,(29):176-177
本篇文章将从“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普及国学知识?”、“国学知识普及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普及国学知识”四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与国学知识的普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证明,缺乏科学的人文教育与缺乏人文的科学教育都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知识本位、智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向“以人为本”转变,寓生活、情感、美育于小学数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有位校长问我:“现在都说要以人为本,你说在农村学校什么是以人为本?”我回答说:“让老师们每天陕乐地教学,快乐地生活,想老师所想,这就是我理解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到底要教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想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尽管有不少教师认同思想政治课不应只是教“教材知识”,但确实很少有教师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什么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而作为教学现场的课堂,又该怎样演绎所谓的“知识教学”?教这些知识,最终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素描之三——知识的磁力 知识是什么?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歌德说:“知识是能力的产床。”莎士比亚说:“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林四清 《湖南教育》2003,(11):32-33
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文本位”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则要求以人为本,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在历经了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变革之后 ,目标定格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上。“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对人的个性、价值观、审美能力、情境态度等发展不容忽视。它在关注人要如何学会做事的同时 ,还关注要如何做人 ,是一种完全有别于前两者的更高境界的思想体系。那么究竟该如何把这种先进的理念化作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呢 ?“大纲”(修订版 )中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  相似文献   

20.
于翠霞 《学周刊C版》2011,(5):169-169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人新课程理念,从根本上摆脱“知识”本位,而回归到“学习”本位,将有力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使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和体现。那么,如何使教学设计能体现新课程理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