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1998-2007年间国内13种中文体育类期刊上有关篮球的1216篇科研文章的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篮球科研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但核心作者群较弱;科研工作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54岁的中青年科研群体中,其中普通高校和体育类院校是我国篮球科研的主要力量,而体育院校是篮球科研文章的重点和多产区;整个科研文章的作者群中,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人数比例高,而正高级、初级作者人数相对较少;该研究领域的群体研究及合作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以1994—2008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64种体育类中文期刊中关于拳击运动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论文数量、内容、作者、期刊类型以及主要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中国近15年来拳击论文发表数量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论文的数量少、质量不高;高校教师和拳击教练是主要作者群,核心作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拳击科研内容的研究存在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访谈法,对1996—2010年公开发表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以及2004—20lO年发表于武术专刊《搏击·武术科学》的武术教育方面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当今武术教育科研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当前武术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趋势与对策,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武术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科研理论的指导作用,进而推动武术教育的不断优化,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2000-2009年10年间国内13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有关武术散打的168篇科研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发表有关武术散打的论文刊发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具有不均衡特点,有关武术散打生理和心理、技术、教学和训练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基础理论、规则、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有增加趋势,在运动战术、选材、市场开发、场地器材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有些文章内容、性质相近,有低水平重复现象;在研究方法上,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方面有所发展,但采用的研究方法显单调,集中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等方面;文章作者职称主要以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为主,近年来高学历人才的论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廉涛  刘圣阳 《体育世界》2009,(11):29-31
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8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社区体育科研论文的载文情况和作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科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今后广大学者对社区体育的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借用“文化变迁”的概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以武术套路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逻辑思考,对武术套路的价值系统进行研究。文章指出了武术套路在传承和推广中的价值变迁现象,研究发现:武术套路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其核心价值,也就是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价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注重对武术套路的传承与传播,保持传统武术套路与现代武术套路共同发展的结合点,以凸显武术套路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寓美学理论于运动实践过程中。文章主要探讨了武术套路"形美"、"意美""、德美"的美学特征,以及武术套路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梳理中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载文应用统计软件现状,评价统计软件在体育科研事业中的地位与活跃程度,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采用数理统计法、知识图谱法对2012-2018年我国体育核心期刊载文应用统计软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统计软件在体育科研事业中的地位显著,在应用类型上呈现“以综合性软件为主,向专业性软件过渡”这一特征,在应用领域上呈现“由单一走向多样化”趋势,在载文关键词上呈现研究领域逐渐延展,形成多样化、复杂化研究脉络,研究内容上显示出学术领军人物逐渐形成,科研作者群年龄分布较为合理等情况。旨在梳理评价现阶段统计软件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现状,揭示体育类核心期刊应用统计软件载文作者群、机构群、关键词的学科特征与发展趋势,为体育统计学科健康成长,体育科研事业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核心力量训练强调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控制,不同肌肉群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协调与力量之间的联系等。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武术套路运动也不例外。文章针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为例,首先针对核心力量概念、武术套路运动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进而围绕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8~199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载文及引文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李军 《体育科学》2000,20(5):19-2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0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载文量、载文地域分布、载文中课题及获奖论文类型、引文量、引文语种以及引文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我国中文体育类期刊的出版周期普遍较长;各期刊的作者群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名牌期刊”在吸引高质量文章上仍占优势;10种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量为5.29篇;半衰期为6年,衰减系数为34.9%。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83-2005年我国武术散打科学研究的发文状况进行统计研究,以明确我国武术散打科研论文的发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刊载论文的核心期刊25种,非核心期刊166种;依据发文状况,武术散打科研历程可分为试验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全面增长期三个阶段;运动动I练学和运动生理生物化学主题发文量较高;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偏少。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产生及发展演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现代散打现状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找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充分论证了中国传统武术应该和现代散打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从散打中充分体现中华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王耀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6):33-35,40
本论文从泰国泰拳与中国武术散打的竞赛规则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两者技战术体系特点及竞技风格的差异性,为科学认知泰拳运动与武术散打运动及如何借鉴先进经验以促进武术散打运动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认为武术散打运动最大的内在优势是打法全面,独树一帜;内在劣势是科研、设计的落后;外在机遇是进入奥运会;外在最大威胁是跆拳道、空手道和拳击等同类项目的竞争。并试图找出其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指导和推进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散打发展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武术散打的飞速发展,同样需要我们全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世界散打强国的发展状况,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把中华武术散打尽快地、真正地推向奥林匹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俄罗斯散打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推动散打运动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散打是一种以踢、打、摔为一体的拳脚结合的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而跆拳道在竞技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中的主要腿法与跆拳道中的主要腿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纵向分析了466篇有关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起步晚,发展迅速;研究主要涉及五大范畴,即美学、概念、运动训练、竞赛、发展等,且存在整体研究比例失衡的明显现象等;研究方式的错误取向、一贯制研究和学术共同体的缺失是影响研究进展的主要障碍。最后指出了未来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十五届省运会散打教练员职称、学历、年龄、职务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找出制约江苏省散打运动发展的因素,以期为教练员及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散打作为脱胎于传统武术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根植于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文章试图从传统文化"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散打,为散打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途径来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推广散打运动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在当前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时代使命及战略意义。针对当前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战略思想还没有得到武术学术界及管理层关注的现实,在分析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及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载体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层面的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民间武术交流的太极拳与咏春拳可以作为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推广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同时要注重加强培养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专门人才,从媒介融合的视野创造性展示各种媒介中所表达的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构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