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阅读的性质和特点。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是关于语言艺术传授的基础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那样,以侧重于理性分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为主,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过程。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从其过程看,阅读可分为感知和理解两个阶段。感知是读者对书面语言材料的识别和辩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的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是关于语言艺术传授的基础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那样,以侧重于理性分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为主,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是关于语言艺术传授的基础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那样,以侧重于理性分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为主,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  相似文献   

8.
赵月权 《考试周刊》2011,(87):35-35
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释、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从而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搞好初中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对书面语言材料的感受.通过对信息的内化和重组。展示作品提供的完整的信息过程。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有关键作用。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的量.还要注重阅读的方法和阅读效果。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积累大量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开阔思维的视野,丰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性阅读”的概念界定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对所感知的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简而言之,阅读就是看书、读书。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主要是指设置在中小学语文学科中,以指导写作为目的的阅读,这种阅读注重揣摩,重在体会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之妙,以把握读物表达上的技巧为主。 “发展性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概念进行内涵上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领陪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语言,学习多种写作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癌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3.
<正>毋庸置疑,阅读对学生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和体验的补充以及最终实现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阅读,也就是读者通过视觉对书面语言进行感知并把握文章的内容以及意境的思维过程。情感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语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化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别样的感悟,让心灵在碰撞中飞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像是刚破  相似文献   

14.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手段。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的本质在于理解,即感知材料所反映对象的内在与外在结构,进而认识材料本质的能力,强调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意义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按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文字信息的能力、阅读字母信息的能力、阅读数字信息的能力、阅读公式信息的能力、阅读图像信息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探究学习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尤为重要。由于文章的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着人生阅历、语言调控水平、语境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读者和作品之间存在空隙,有些作品中的词面和词里意义不吻合,而词句的意义,也往往不是词汇意义和句法意义的简单相加,从而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效果。因此学生阅读的关键是教会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文字材料,探究语言隐含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与领悟的过程,是调动原有语文材料和语言经验,通过想象、分析、综合,进而理解所读材料的过程。小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低,让他们通过阅读来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7.
朱彩虹 《考试周刊》2011,(64):103-104
本文就高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运用进行反思,旨在阐述通过运用有效性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主体性”和“多元化”两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多元理解感悟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生成作用。有效性的阅读教学,能够使得课程教学的任务型教学原则和语言知识综合运用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阅读     
一、知识概要   一般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lt;中国大百科全书&gt;)是通过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但语文学科中的阅读除了要理解语言所负载的信息以外,还应该认识语言这个载体本身.即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理解、吸收、内化书面言语,了解书面言语的特点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形成文章的读写技能.……  相似文献   

20.
说到数学,无论是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都会想到"解题",认为只要会解题,就是学好了数学。然而,新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阅读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一种,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广义的说,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校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它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也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