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编写《史记》采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档案的利用,就没有《史记》的完成,更没有《史记》对后世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司马迁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各个环节,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在档案利用方面的做法与成就.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编写<史记>采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档案的利用,就没有<史记>的完成,更没有<史记>对后世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司马迁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各个环节,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1司马迁档案事业的成功之路及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 1.1史官世家为司马迁成就《史记》奠定了坚实基础。诞生在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年十岁则诵古文”。在父亲的指导下.司马迁又拜古、今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为老师.接受大一统理念。司马迁继承了家学,又通晓古、今文经学,是西汉一代少有的大博学家。深厚的根底.为司马迁成就《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档案文献学研究的开疆辟域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史记》看,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及辨伪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记载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档案人在记录和保存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接力中,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和反哺,以高洁的品行绽放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生于汉武帝建元初年(约公元前140年),汉代夏阳人(今陕西韩城),曾任太史令,掌国家典籍、编写史书,后世尊其为史界太祖、千古两司马。其用尽毕生心血编写的史学巨著《史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在档案利用方面的做法与成就。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与档案文献编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前135~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萌芽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纂《史记》。一、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思路的实践:《史记》(一)“整齐百家杂语”司马迁整理史料工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把皇家图书馆的藏书通过阅读进行了筛选,就如他自己所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运用这些文献资料以便“厥协  相似文献   

9.
刘维秦 《兰台世界》2012,(13):75-76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后人尊称其为"史圣"。在长期档案文献编纂过程中,以《史记》为例,他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作出了功高盖世的特殊贡献。一、精益求精的踏实态度少年时代的司马迁是在"山环水带,嵌镶蜿蜒","耕牧河山之阳"的自然环境下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司马迁编纂《史记》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贡献,以期指导新时期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史记》编纂过程中史料收集、整理及编纂原则与方法逐一分析,这一历史的建构,不是依靠经文,而是依靠司马迁自己对包括经文在内的文献的考证,以及对文献的综合、判断和推理而完成的。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一些观点与方法,对指导当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5,(Z4):90-91
<正>在中国卷帙浩瀚的历史著书遗存中,《史记》当属其中极为珍贵的一部信史。《史记》记载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初年间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涉猎广泛的档案文献,叙史内容存真可考,在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司马迁本人也开创了我国古代践行档案文献鉴定的先例,在他一生经历和撰著过程中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择取、整理加工过程中包含了许多档案文献鉴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彰显了  相似文献   

13.
黄光 《兰台世界》2007,(6X):58-59
本文探讨了司马迁编纂《史记》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贡献,以期指导新时期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史书中,《史记》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著作.它是一部研究汉武帝以前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记述了许多档案方面的工作和思想,对研究中国古代档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史记》中涉及到的档案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编纂的目的、原则、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所在.  相似文献   

16.
1959年6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参加全国档案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的一千多名代表,在与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等档案干部谈话时说:“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像司马迁那样,利用档案,研究历史,编修历史,为国家的档案和历史研究做贡献.曾三把周总理的指示传达给与会代表,与会同志深受教育和鼓舞.会后,曾三还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吴玉章等史学大家,向他们转达周总理的指示,并请教相关问题.郭沫若回信说,“我倾向于认为司马迁曾经是一位档案工作者”.吴玉章也认为,“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王晓红 《兰台世界》2007,(10X):54-55
本文从编纂的目的、原则、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
马绪超 《文献工作研究》2000,13(3):48-51,45
本文研究司马迁在档案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收集,编纂,著史,考证等方面论述司马迁对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编研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倾其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编纂了《史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档案工作者,他的一生经历和写作都和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史记》的问世成为我国最早、最重要的档案材料总集,开创了大规模利用档案材料为经国治世服务的先例。虽然司马迁编修《史记》距今已有2千多年,但对当代档案编研工作仍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周总理提出“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的总体要求,—直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