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一个会识字的人一生的得意之事。高尔基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于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但却有那么些学生就是不爱上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感到心情沉重。如果静心反思阅读教学过程,抛开因考试而产生的急功近利教学思想,我们扪心自问;语文课确实缺乏学生的阅读个性自由。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的领悟得不到承认,  相似文献   

2.
体现个性自由的整体感悟阅读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本应是人生得意之事。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没有一个学生不喜爱阅读,但有很多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这对于每位热受阅读的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悲哀。  相似文献   

3.
只要对生活中的阅读现象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这种阅读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职业、经历、体验、学识、性格、气质等。不同的阅读个性决定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意向。如有的人会迷上小说、散文,也有的人会喜欢科学、哲学等。就是对同一部著作,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阅读心理就是个性化的阅读心理。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个性,着重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能借得十万枝箭全靠他的神机妙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缺之学生的个性自由,造成学生阅读和写作个性的缺失。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本文从如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个性化两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重在学生的发展。即尊重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真实地感受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语文课应关注什么?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下面我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应该抓住教学对象——学生的个性心理。著名心理学家林伊在《阅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一书中强调阅读就是获取意义。所以阅读不光是认知活动,还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不但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巩固,而且还会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可控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存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太感兴趣,平时不喜欢阅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学生读的过程,就是体验教材、感悟文本的过程。阅读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的作者倾心交流;可以自由地放飞思想、流淌个性;能够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句话揭露了阅读教学的活动的本质——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长期以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会造成学生的阅读量的个性化培养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只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通过自主的阅读和积累,形成富有主见地思考表达,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9.
培养个性化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个性阅读习惯,就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近一阶段,听了几节中年级语文课,课上学生的阅读状态引发了我许多思考。苏教版中年级教材编排说  相似文献   

10.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它要求我们关注个性,重视个性。当代认知学告诉我们,个性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表现为学生储备知识、学习策略、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不变差异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包括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差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绩之间产生差别,即使每一学科之内也有不平衡。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样存在着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哲学家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心理学家称之为“同化”和“顺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就在于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这种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内在的交流是否流畅,是否完整,是否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语文”都是个性化的、不确定的。事实上,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和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也决定了我们实施阅读教学必须灵活多变,追求个性教学。在实践中,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构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应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12.
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创造过程就蕴含于个性的展现过程之中。从某种角度说,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化特征的载体,学生如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就说明这是学生的个性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个性语言的发展中增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而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的、呆板的、而应该是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今天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提倡独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要倡导教师有教学个性。那么什么是教学个性呢?我认为所谓教学个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将教学规律和个性特点熔铸一炉,体现出独特和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风格。倡导教学个性其目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自我个性,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学科要以“发展个性和特长”(1996年《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求语文课富有教学个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肤浅的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学认为,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的,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内心世界也不相同,阅读同一本书,各人的体会心得也相异,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个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个性化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蒋晓美 《课外阅读》2011,(12):353-354
校长评课在关注教材、关注授课者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张扬个性、流淌智慧的语文课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是有效教学。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引领学法指导,注重设计师生活动,注重运用留白艺术,注重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学会阅读,去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教是为了不教”,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只要有兴趣、有方法,就一定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启发人的良知良能,教育就是要发掘人的潜力潜能,教育就是要张扬每一个人的特点和长处,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因时因势,育人育才,并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世界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就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人,当然也就不可能只用一个固定的完全相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教育每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教育”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个性”一词被理论界炒得火热,就连中小学生们也常把它挂在嘴边,他们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一直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问其“怎样才算作有个性”,答曰:“课堂上可随便说笑,爱怎么坐就怎么坐;想听课就听,不想听,可以睡觉或做其它事情?作业想做就做,不做也没有关系……”这是笔者对上海市某一中学高二学生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这引发了笔者的深思:这就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追求的“个性”吗?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具有怎样“个性”如的人呢?个性教育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发展?为此,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谈一谈个人认识。一、…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特在何处?不仅仅在于他们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们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语文课标中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读者的个性体验,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其实很多特级教师早在新课程实施以前,在他们的阅读教学的适当时机就已经开始注意这样的“个性体验了”。笔者略举几位特级教师的案例,希望能使读者有所裨益。一、于激发疑问处阅读特级教师程玲执教《虎假虎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