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提取基频参数,研究了蒙阴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声调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蒙阴方言有四个单字调(2个降调、1个升调和1个曲折调),其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为213、54、24、41。双字调共有20种组合模式,连读变调发生归并后共16种。连读变调在前后字都有发生:阴平大部分情况变为只降不升;阳平作前字时未发生变化,作后字时趋于平调;上声变调情况最为复杂;去声在前后字中都基本未发生变化;此外,蒙阴方言双字调中单字调后接轻声的连读变调模式很有特点,前接单字调基本都发生了变调,后接的轻声调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扬州方言两字组和三字组的连读变调。扬州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有两种类型:A式是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B式是前字、后字都不变调。两字组变调形式取决于今音环境,变调后产生三个新的调值。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受两字组连调规律的制约,可以看作两字组的延长。全文分四章:壹,引言;贰,声韵调;叁,两字组连读变调;肆,三字组连读变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赣榆(青口)方言不含轻声音节的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青口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有三种类型:A式是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B式是前字、后字都变调,C式是前字、后字都不变调。两字组变调形式主要取决于今音环境,变调后产生三个新的调值,而原有的上声调调值在连调后则不复存在。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可分为延长型和连锁型。延长型分别是A式和B式的延长;连锁型是指三字组的第一字不是按第二字原来的调类变调,而是按第二字变调后的调值所属的调类变调,本文称为E式变调。本文还谈到了新老派语音在两字组连读变调方面的差异,指出新派连调呈现出向原有词型靠拢的趋势。全文分四节:(壹)声韵调,(贰)两字组连读变调,(叁)三字组连读变调,(肆)余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MiniSpeechLab软件对河北邢台任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任县方言的声调格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34、阳平53、上声44、去声31。双字组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规则有阴平→33/_+阴平,阴平→22/_+上声;阳平→33/_+阳平,阳平→55/_+去声;去声→阴平/_+去声。这些规则中只有去声→阴平/_+去声是调位型变调。  相似文献   

5.
费县(刘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两类。非轻声两字组中除前字为上声的两字组前后字都不变调外,其他两字组普遍表现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普遍表现为前字和后字都发生变调。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市区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是 :1 语音系统 ,声母共有 2 2个 ,韵母共有 36个 ,儿化韵母2 4个 ,轻声读音引起韵母的变化 ;声调有阴、阳、上、去 4个单字调 ;连读变调多集中在前字阴平 ,其次是前字阳平。 2 内部差异明显 ,按有无入声字以及调值的不同分为东片和西片。 3 市区方言与北京话语音在声母、韵母、儿化韵母、调值上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其四个调类的调值是: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本文主要探讨了日照方言中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以期表现日照市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8.
辛集方言两字组的重音模式有中重、重中、轻声三种,中重式只有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重中式前字变调同中重式,同时还有后字变调,后字变调不受前字影响,表现为调形的不完整;轻声式后字为轻声,失去了原调,调值由前字决定,同时前字也发生不同于重中式的变调。重中式双音词后字有轻声化的趋势,但是根据连读变调规律的不同,可以区分轻声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9.
古入声字在蓟县方言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县方言中古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十分接近,部分古浊入声字的调值正在通过连读变调的途径实现其转化。除了语言内部的机制外,社会因素也是实现其演化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10.
连读变调的方向性是指作用在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在应用于三字组或三字以上结构时,其运用顺序或方向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变调方向上的差异实际上是对标记性结构修复模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声调稳定性与声调异化制约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串行优选论弥补了经典优选论的不足,从而能够描述和分析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  相似文献   

11.
凉州方言中,单字调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单字调上声隐而不现;但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在连读时或是在轻声词中时,调值并不相同,即古上声在连读变调和轻声词中便显现了。  相似文献   

12.
本简要介绍全州桥土话两字组连读的变调情况。全州桥土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比较复杂,在两字调组成的25种类型中全都存在变调的情况。这些两字组的变调,前字变的较少,而且不产生新的调值;后字则全都变成较短促的中短轻声调[3]或低短轻声调[1]。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林华(1998)的调素说和边缘调素脱落与异化理论对于理解或解释汉语语流变调现象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本文通过对天津话、保定话、深州话和吴江话变调现象的考察,认为(1)连读中异化变调的范围不限于低调,也可以发生在中调上;(2)异化可以是由低调变为高调,也可由高调变为低调,调型一般不变;(3)异化虽可发生,但不是必然发生.另外,考察中还发现,变调不限于前宇,亦见于后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现代汉语的轻读、轻声现象,似可视为后字变调伴随尾素脱落的一种历时性音变.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普通话去去连读变调的研究可以归为两类:前字半降+后字全降类和前字半降+后字半降类。本文基于语音实验分析,将去去连读变调分为五种调型:Ⅰ类."全降+半降",后字尚未完全变为轻声字;Ⅱ类."半降+半降",后字已变为轻声;Ⅲ类."全降+全降",前后字轻重几乎均等;Ⅳ、Ⅴ类属于后重的词语,前字附着于后字,发音变短。  相似文献   

15.
山东长山方言中轻声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这种轻声音节调值的高低取决于前字的调值,同时前字因协同发音作用也会发生变调,这是方言学中一般意义上的轻声变调;第二种轻声一般是降调,只有在低调特征的去声后,轻声是微升,它前面的音节不变调。  相似文献   

16.
(一)上声相连,前变阳平普通话的上声是一种降升调,调值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升到半高,拐弯大,连读难.因此,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声音节连读时,前面的上声就变读成阳平,即由降升调变为升调.1.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变读阳平.如:勇敢 领导 广场 举手 很好2.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两个变读阳平.如:展览馆 管理组 手写体 纸老虎(二)叠字形容词后半读阴平在普通话里,叠字形容词的后一字或后两字如果不是阴平字则往往变读阴平调.1.后一字不是阴平字变读阴平调:  相似文献   

17.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古田话和福州话同系统,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二字组连读变调方面,与福州话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不同的是,古田话呈现出前后字不变调、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和前后字都变调的特点,连读还引发了后字声母的类化。  相似文献   

18.
王临惠 《中国语文》2012,(1):68-76,96
文章讨论天津方言阴平调值的演变过程,认为天津方言今阴平调值与周围方言不同是山东方言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其原调值应是现在被认为变调的213,而现在的31调则是变调代替本调的结果。天津方言演变过程中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具有过渡性特点,它的底层是早期通行在这一区域的冀鲁官话,不是移民方言。  相似文献   

19.
固原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可分为非轻声和轻声两类,16种组合中非轻声类仅有两种发生变调,轻声类有13种后字读为轻声;轻声与非轻声在意义上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20.
山东乐陵话属官话方言冀鲁官话区沧(州)惠(民)片的黄(骅)乐(陵)小片.乐陵话声母25个,韵母38个,声调4个,在连读变调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乐陵话的连读变调,包括一般性的两字组连调、"一七八不铁"的变调、三字组连调、轻声及轻声前字的变调等.总结乐陵话的连读变调规律,可以体现其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