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生物》第二册中脊蛙反射实验,采用了脊蛙和破坏脑、脊髓的蛙进行对比实验,证实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样的实验方法存在的弱点是,学生不能全面地对比在各种情况下能否出现搔扒反射,以及能否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我在教学中对此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的结论是通过无数次实验得出来的。怎样通过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以“脊髓的功能”为例介绍之: 首先,我让学生用3分钟时间,从教材中快速找出脊髓有哪两个方面的功能。然后,我向学生提问,教材是怎样证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的。一学生回答:硫酸纸片刺激脊蛙,脊蛙出现了搔扒反射,由此证明了脊蛙具有反射功能。另一学生马上起来回答:书上还从反面证明了脊蛙的反射功能,即脊髓遭到破坏的青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这样从正反两个方…  相似文献   

3.
脊蛙反射实验“十注意”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第二册“脊蛙反射实验”是“脊髓和脊神经”一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的生理实验,难度较大,尤其是脊蛙反射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结论的分析更是难点,常常会发生实验效果不佳的情况。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强调学...  相似文献   

4.
一、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分析 例1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者对脊蛙反射实验中有关方法步骤作了如下改进,不仅能保证学生安全,而且在缩短实验时间的情况下,获得更佳的效果。1.制备脊蛙原实验中要求学生:先用一块纱布包住蛙的躯干,露出头部,再用解剖剪的一侧刀口插进蛙的上颌与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以脊蛙反射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青蛙剪掉头后 ,制成脊蛙 ,脊蛙存在反射弧 ,可进行反射。这种反射活动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文进行了定量的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及用具青蛙、电子钟、解剖剪、铁架台、“S”形小钩、毛笔、烧杯、毛巾、纱布、喷水器、自来水、0 .5 %硫酸。2 实验方法青蛙分别称重 ,用纱布包裹住它的身体 ,用解剖剪插入青蛙口腔的上、下颔之间 ,沿鼓膜后缘用力剪去它的头部 ,保留它的下颔和脊髓 ,同时记录起始时间 ,将青蛙腹部朝上 ,若不能翻身 ,则脊蛙制备成功 ,用“S”形小钩钩…  相似文献   

7.
在反射弧分析实验中 ,对传出神经存在的验证 ,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本文对此现象作一粗略的分析探讨。1 现象及分析当实验及指导者按实验步骤将脊蛙右坐骨神经在其股骨中段 (或上段 )处进行麻醉处理十多分钟后 ,用蘸过 1%的硫酸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右上 (前 )腹 (或胸、肋 )处皮肤上时 ,脊蛙无右下肢反射活动。于是 ,实验及指导者往往认为已达到目的而不以深究。其实不然 ,此时若给脊蛙的右上 (前 )腹 (或胸、肋 )处予重度刺激 (如针刺、镊子夹 )时 ,脊蛙的右下 (后 )肢 (髋关节以下 )有反射 ,若在麻醉处将坐骨神经剪断也如此。由于坐…  相似文献   

8.
2002年、2003年的初中生物第二册将以前第九章中的“脊蛙反射实验”删掉了,原因可能是用大量的青蛙做实验有悖于保护生态,其次以前教材做这一实验时,正值初春季节,大部分地区的青蛙还在冬眠,到哪里去找青蛙呢? 删掉这一实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一知识,一般的人认为只有脑才具有反射功能。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的实验来代替青蛙的搔扒反射,教学效果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物>第二册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脊蛙反射"实验,证明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了补充,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第二册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脊蛙反射”实验.证明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了补充,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1.
一般动物呼吸是用鳃或肺完成的,那么鳃或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下面用蛙活体的肌肉组织进行的小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组织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蛙活体肌肉组织的制备取一只活蛙,用解剖剪除去大脑。再在蛙的腹部将皮肤剪一小口,继续向背方横向环形剪开皮肤,用镊子夹住皮肤用力完全剥掉,接着将蛙的两后肢剪下,放入培养血中,滴上0.65%的生理盐水备用。2、实验装置取直径为3厘米的甲、动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毫升澄清石灰水。接着将申、乙试管的橡皮塞各钻一个孔,将盛有饱和食盐溶液的吸管插入…  相似文献   

12.
脊蛙反射实验是初二(生物)课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它对于帮助学生学习脊说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反射孤的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脊挂反射实验的同时.用实验方法对反射孤进行分析,十分生动、具体。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比用讲授法分析收效更好。方法如下:1课前准备课前除准备好脊蛙反射实验所必需的器材外,还要将分析反射孤用蛙的一条后肢(为叙述方便,本文暂定为左后肢)的坐骨神经分离备用。分离方法: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凭出后肢,使蛙背面向上,将左…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设计题1.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要求,以便确定答题方向. 例1 (2003年天津高考理综试题27题)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髓骨,剥离出脊髓一侧邻近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相似文献   

14.
▲用蝌蚪做脊蛙反射实验 取长出后肢的小蝌蚪,用解剖剪将其头部齐腮裂后缘剪掉,尽量除去脑组织和上下颌。用S形小钩钩住蝌蚪腹上部体壁,悬挂于支架上。用镊子夹一下后肢足趾即出现缩腿反射。用0.5~1%硫酸浸过的小纸片(对折一下)的一端贴在蝌蚪的背部或腹部,则出现搔扒反射。 四川省南充市龙门中学(637103)王为民  相似文献   

1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保持完整,反射才能实现。反射的现象学生易于看到,但学生对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及传导途径,感到非常抽象。本人在带领学生教育实习时,设计了用脊蛙反射分析反射弧的结构,收到了良好效果。1 材料准备可提前采集、养殖、贮备青蛙和蟾蜍等实验材料。秋季捕捉的蛙可放入塑料袋,放冰箱中促其冬眠。实验前一周取出置15℃以上室温解眠。实验前则需置30℃温水中游动20~30min,提高蛙的活力。2 制备脊蛙先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和四肢。用解剖剪的一面插进蛙的上下颌之间,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启蒙》2013,(1):56-56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谢切诺夫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于1863年发表了关于《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论文,同时又出版《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物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课,有的教师往往忽视结尾的总结,学生实验结果一出现就溜之乎也,虎头蛇尾,因而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认为教师对分组实验结尾的总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总结点明实验所涉及的理论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而且还要动脑;不但应该了解“怎么样”,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所以,每完成一步实验操作,教师要向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如“脊蛙反射实验”,在制备脊蛙时可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剪去蛙的脑?为什么剪去的部分既不能多又不能少?已经制备好的脊蛙为什…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日常物品代替常规实验用具,并用一只蛙完成脊蛙反射及其反射弧的分析两部分实验内容。实验准备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1刺激溶液的改进初二脊蛙反射实验原来用0.5%~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现改用20%~30%的醋酸刺激,实验效果也很好(附表)。附表醋酸溶液的实验效果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硫酸的配制危险性较大,而醋酸对人体无毒害,教师配制时安全可靠,学生操作时亦更放心。2小纸片的改进原实验中用的小纸片可改用小滤纸片。原因是滤纸的吸水性强,可吸取较多的刺激溶液,使实验效果更佳。脊蛙反射实验的刺激溶液@季美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14154  相似文献   

20.
<正> 蛙的肠系膜、舌、后肢足蹼、肺以及膀胱等部位的组织薄、易于透光,适合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血液循环情况。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活蛙或蟾蜍(小的比较好)、剪子、解剖刀、镊子、探针或乙醚、带孔蛙板、大头针、生理盐水、显微镜。 (二)操作过程 1、毁脑和脊髓:用探针将蛙脑和脊髓毁坏,或用乙醚将蛙麻醉,然后将其仰卧固定在带孔的蛙板上,使腹部一侧靠近板上的圆孔。 2、解剖:用剪刀在靠近板孔的一侧腹壁上剪一纵口约1~2cm(注意避开腹中线内侧的腹静脉),用镊子从直肠上部拉出一段小肠(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