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竹国是我国古代北方的著名古国,先秦文献多有所载,其中《史记》详细记载了孤竹国齐、夷让国、不食周粟而死等情节,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生动的传说.除《史记》外,还有许多文献记录了齐桓公北伐山戎、斩孤竹的事件.如最早记载孤竹的《国语·齐语》“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眼.《管子》、《韩非子》、《韩诗外传》也都记述到这一事件.此外,记载孤竹其他方面内容的典籍还有《汉书.地理志》、《括地志》、《春秋少阳篇》、《论语疏》、《经典释文》等.尽管如此众多文献典籍记述了孤竹国事,然而时至今日,有关孤竹的研究仍未引起史学界的重视,这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故此,本人借助于考古发现,试析该国地望确系何处?有何变迁?以助于研究孤竹国的经济、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其变迁,兼沦辽西出现大量孤竹器物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老马识途     
此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公元前663年,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国(今河北东部),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均随同出征。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时期,管仲和隰(xí)朋两人跟随国君齐桓公远征孤竹国。经过从春到冬将近一年的苦战,终于可以得胜还朝了。然而,他们刚走进曾经穿过的那片森林就迷路了。当时有位老猎人带路,现在找不到他了。如今已是冬天,和春天的情形大不一样了,他们留下的记号也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呢?齐桓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那里转来  相似文献   

4.
隰朋找水     
《辅导员》2010,(17):14-14
齐国大臣隰朋随齐桓公征伐孤竹国。齐军走到山中时断了水。人可一日无粮,但不可一日无水,寻找水源问题成了齐军的当务之急。怎么办呢?隰朋出了个主意——让士兵们去找蚁巢,他说:“蚁巢下面准有水。”还为士兵们指出了寻找蚁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春风里,荡秋千”。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健身运动。 荡秋千,自古有之。古人荡秋千的历史,有文字记载至少已有二千五百年了。据说,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公元前六八五年至公元前六四三年在位)伐山戎把秋千带回了中原地区。至于那时的山戎,他们荡秋千的历史当然会更久一些。现在还有人推测,秋千起源于原始人攀着树藤飞谷越崖采集野果。这种推测是  相似文献   

6.
秦美珠 《新读写》2020,(1):17-17
《韩非子 说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的途中迷了路。管仲懂得老马识途的道理,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其后,于是找到了路。队伍走到山中,找不到水源,又陷入了困境。隰朋又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找到蚁窝,掘地得水。  相似文献   

7.
《王会》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文献,其中提到了稷慎、秽、良夷、扬州、解、发、俞、青丘、高夷、独鹿、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共计十五个东北古国。本文对《逸周书·王会篇》中提到的这十五个东北古国进行了逐一梳理,力求勾勒出西周时期东北古国概括。  相似文献   

8.
《王会》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文献,其中提到了稷慎、秽、良夷、扬州、解、发、俞、青丘、高夷、独鹿、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共计十五个东北古国。本文对《逸用书·王会篇》中提到的这十五个东北古国进行了逐一梳理,力求勾勒出西周时期东北古国概括。  相似文献   

9.
孤清之竹     
孤竹,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孤生之竹,这种竹子极为难得,在上古时期人们将其制成“孤竹之管”,成为祭祀的重要乐器,也成为后人向往的能演奏出奇妙音乐的乐器。另一种意思是孤竹国,这是个北方边远的小国,但却出了两位极为有名、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而后代“孤竹”这个概念常是融合了孤生之竹与与孤竹二子两者的品质,并且士人在咏竹时常把一般的竹子当做孤竹来赞美。孤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质点。  相似文献   

10.
孤清之竹     
孤竹,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孤生之竹,这种竹子极为难得,在上古时期人们将其制成“孤竹之管”,成为祭祀的重要乐器,也成为后人向往的能演奏出奇妙音乐的乐器。另一种意思是孤竹国,这是个北方边远的小国,但却出了两位极为有名、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而后代“孤竹”这个概念常是融合了孤生之竹与与孤竹二子两者的品质,并且士人在咏竹时常把一般的竹子当做孤竹来赞美。孤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质点。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功能之一,表现在它能转变成人们行动的力量。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征伐孤竹国,一路上,山高路狭,怪石嵯峨,行进艰难,齐相管仲乃制上山下山歌,令军士唱和前进,果然有兼程之功。于是桓公问其故,管件答曰:“凡人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桓公感叹说:“寡人今日知人力可以歌取也”。我们的祖先把歌转化为军队行军作战的力量,实在高明,难能可贵。音乐的作用由此便可见一斑了。  相似文献   

12.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著名丞相,一次,他随同国君齐桓公到高台上,向远处眺望查看。两人在此密谋,准备攻打莒国。齐桓公站在高台上,有时面对莒国的方向,指手比划,说话时嘴张得很大,显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这项攻打莒国的军事机密,只有齐桓公和管仲知道,可  相似文献   

13.
老马识途     
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口头上,“老马识途”都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典故。由于使用频率颇高,因此变成了一句俗语。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韩非子&;#183;说林上》,与管仲和齐桓公有关。有一次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不管历史事实怎样,老马的故事是绝对可信的,不但马能识途,连驴、骡、猫、狗等等动物都有识途的本领或者本能。  相似文献   

14.
齐桓公好服紫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①。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  相似文献   

15.
两面三刀     
一水  熊猫 《红领巾》2007,(2):35-37
1.春秋中期,楚国经常出兵攻打齐国的附庸国郑国。齐国国君齐桓公一怒之下,率领齐、鲁、宋、陈、郑、卫、许、曹等八国的军队攻打楚国。2.楚国打不过了,只好与齐桓公议和。得胜的齐桓公准备班师回朝。这时,陈国大夫辕涛涂去找郑国大夫申侯。联军回去时要经过我们两国,吃穿住用都要我们两国承担,倘若叫军队改走东边,一则可以向东边的国家炫耀武力,二则可以减轻我们两国的负担,你看怎样?好!好!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你去对齐王说罢!3.辕涛涂就去向齐桓公提出这个建议,齐桓公同意了。红领巾2007.24.正当齐桓公要下令走东路撤军时,申侯跑去见齐桓公。…  相似文献   

16.
老马识途     
马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识别路途。在草原上,群马能够依靠嗅觉找到远处的水源。马对气味和声音的记忆力很强,能够在迷途中经过曲折的路程,重回原地。《韩非子》中说,春秋时候,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返回时迷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他们就让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回家的路。“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就成了对马的赞美。  相似文献   

17.
老马识途     
1.公元前663年,齐恒公率军讨伐孤竹国,不慎走入“迷谷”。如果走不出“迷谷”,就可能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8.
山戎是一支先秦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的重要部族,在历史文献中屡次出现.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文献角度对山戎的称谓、地望、族属、分布及源流等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成果异常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燕山山麓及河北北部地区发现了众多山戎考古文化,考古工作者以及地方史学者在山戎文化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许多山戎文化面貌被揭示出来.文章主要从山戎的称谓,分布的地理环境、山戎的源流和考古学文化三个层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北戎、山戎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部族,在民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然学界认为山戎即是北戎。此说并不可信,先秦时期的北戎与山戎并非同族,也非同名。二者是出现时间不同,活动地域不同,势力不同,名号涵义不同,灭亡时间及原因不同,有着不同历史的部族。学界将山戎与北戎混而为一的原因在于《史记》记载有误。  相似文献   

20.
唐山地域有5万年的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商朝末年,在孤竹国产生了崇礼重义之士伯夷、叔齐,成为儒学的先驱,是孔子思想的来源之一。汉唐以后,儒学在唐山进一步流布;蒙元时,张载创立的关学在滦州复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