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性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现发展性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需要 ,必将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解放教师、发展教师 ,而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则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①。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就一定是有效的教学。那么,学生往哪些方向发展?是哪些学生发展了?有多少学生发展了?有多少学生做到了最大化的发展?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发展”上了,我们应思考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策略、发展的层次、发展的幅度、发展的个性与可持续性。只有正确地、适当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最大化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语文课堂指导。一、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我赞同美…  相似文献   

3.
导师制以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团队模式可以加强师生联系,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生学校认同感的提升,实现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通过探索导师制的实施模式,探讨导师制在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发掘学生潜力、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环境。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凭借教材媒介自主学习、不断发展。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了解、读懂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任何新模式、新方法都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会学"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是以学生原有的素质结构为基础,并对原有的素质结构不断进行转换、改造、升华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发展个性是实现素质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克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解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抓起,使学生在一种发展优良环境中自由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应该坚持在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之上讲究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生活中学生发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发展是在学校生活中实现的.当今社会的学生发展,应包括个体性发展、群体性发展和精神性发展三个层面.与学生发展的三个层面相对应,学生的学校生活可以分为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学习生活实现学生的个体性发展,表现为认识范围的扩展、认知能力的增强、学习情感的丰富.社会生活实现学生的群体性发展,体现为认识社会、建立人际关系、形成社会生存能力.精神生活实现学生精神性的发展,表现为形成学校生活的意义、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完善精神生活的方式.有效实现学生发展,必须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校生活,具体表现为使学校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达到有助于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交化.  相似文献   

7.
在分层教学中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分层教学条件下,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先要制定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目标、专业发展评价目标和个性化发展评价目标。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应注重日常评价,突出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学生抽象思维、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培育学生创造品质不可或缺的元素。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与思维发展的转折点,是激发学生独特性、发展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发展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引导学生自主识记、自主互动、自主行文、自主探究的"四自主"引导策略,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教学,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语言学习与实践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将语言学习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给学生预留自主发展的空间,不仅是学生教育的艺术,更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只有科学、有度地设置有效的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才是学生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与人格发展基本形成.兴趣不断聚焦,优势潜能逐步显现。因此,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内涵发展就是学校各工作领域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学校内涵的主要工作领域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师专业化程度、校长的领导能力、学校文化诸方面。学生最优化发展是指学生的发展要体现最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的最优化发展需要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用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课程改革精髓,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民主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真正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以实现学生认识结构的飞跃,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加强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体的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也指学生整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动态平衡地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有着近百年的历史。美国学生发展理论包括个体与环境、社会心理、认知和价值观和整合型理论四个基本类型。这些理论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角度来解释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理论研究的重点逐步从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某一特定方面转移到学生的总体发展上。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美国对女性学生、同性恋学生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学生的研究逐步增加。学生发展理论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学生管理实践,为学生宿舍管理、学务咨询、心理咨询等重要的学生事务管理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5.
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关注的是能否促进学生可能性的发展,从关注学生的现实性转到更关注学生的可能性,转到对学生可能性的开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领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学会反思,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于表现性评定这一学生评价方式对于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利用表现性评定的作用集中学生的精力并让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为从“选拔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学生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跟踪、记录、分析、总结和预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个人发展的轨迹,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为此,语文教学应遵循四个基本策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自主、合作、体验、拓展学习,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过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它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节系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是班级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构建和谐班集体,将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