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低、中、高年级弱智儿童对63种食物图片的自由分类,考察弱智儿童的概念联系及其发展.结果显示,低年级弱智儿童基本上没有分类标准,未形成有效的概念组织方式;中年级弱智儿童开始按照情景分类,概念之间具有sF联系;高年级弱智儿童主要依据相似性分类,概念之间构成分类学关系.弱智儿童的概念联系发展趋势与普通儿童相同,但发展速度和水平却大大落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2.
弱智儿童左右概念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智学校和有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抽送100名弱智儿童,进行左右概念的测试,又在普通小学抽送100名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并按年龄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有显著差距.这说明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说明弱智儿童的心理仍然是在缓慢发展着.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弱智学校一至六年级,智龄3~6岁的中重度弱智儿童数概念 发展水平,与相同智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智龄3~6岁中重度弱 智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与相同智龄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智力年龄决定 中重度弱智儿童数概念的学习能力。建议中重度弱智儿童数概念教育,按学 生的智龄水平确定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培智学校和有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抽送100名弱智儿童,进行左右概念的测试,又在普通小学抽送100名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并按年龄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有显著差距。这说明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说明弱智儿童的心理仍然是在缓慢发展着。  相似文献   

5.
弱智儿童语义范畴的特异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图片命名任务,以实龄相同的智力正常儿童为参照,考察弱智儿童语义损伤的模式和语义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和正常儿童比,弱智儿童无论是生物范畴还是非生物范畴均表现出语义知识损伤,即出现双重损伤,但损伤程度轻于脑损伤患者.同非生物范畴比,弱智儿童的生物范畴损伤更为严重.弱智儿童生物和非生物的语义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其中非生物的语义在高年级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有残疾的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万分之一.对于这些不幸的儿童,如何加强教育以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距,这是各国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弱智儿童教育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最好将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的效度和信度以及弱智儿童认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弱智儿童(MRC)父母对儿童认知行为问题的评价都显著高于正常儿童(NC)的父母,但这种差异的显著性在弱智儿童父亲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弱智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弱智儿童父亲的心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受儿童交往障碍的显著影响,而弱智儿童的情绪障碍是影响其母亲心理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儿童的认知问题是正常儿童母亲社会功能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试图通过比较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于不同类别词的判断情况,分析弱智儿童在词的语义提取方面与正常儿童的异同。研究对象为49名轻度弱智儿童和48名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以及22名实龄匹配的中度弱智儿童。结果显示两类儿童在词的类别判断上,主要的差异表现在对于干扰词的判断反应,弱智儿童表现出速度慢、得分低的特点,表明其对于词的语义特征分辨能力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论弱智儿童的保健工作周国芳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不仅在发育期间表现出智力功能显著地低于平均水平,而且伴有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依据智力商数与社会适应行为缺陷的程度。我国把弱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尽管各级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行为特...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77名具有不同程度智力落后,年龄在9-14岁之间的弱智儿童的识图能力作了研究。研究中着重考察了图的旋转和图的抽象性对弱智儿童识图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将弱智儿童的反应成绩与常态儿童的反应成绩作了比较。结果发现:(1)弱智儿童识图能力发展的总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旋转因素是影响弱智儿童识图的主要因素;(3)图的抽象性对儿童识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识图水平相对低的时候。这一点在弱智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4)智力水平是影响儿童识图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弱智儿童到14岁时,对旋转图的正确反应只相当于常态儿童8岁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