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相似文献   

2.
对于“无我之境”的渊源及内涵,学界已有许多精到的点评和分析,但对于其类型却至今无人涉足。笔者认为,“无我之境”其实有类型的不同,本文拟结合陶(陶渊明)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谢(谢灵运)诗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对“无我之境”的类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评价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以曹植和张协为谢灵运诗的渊源,是符合事实的.谢灵运诗用典极多,主要特点是:从<诗经>、古乐府、古诗等,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吸收其较为纯朴、典雅的风格;从<楚辞>、汉赋、以曹植为主的建安文人作品、以陆机为主的太康文人作品里,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承继其较为绮艳的风格.这各种特色形成了谢诗"繁富"、"富艳"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对于"无我之境"的渊源及内涵,学界已有许多精到的点评和分析,但对于其类型却至今无人涉足。笔者认为,"无我之境"其实有类型的不同,本文拟结合陶(陶渊明)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谢(谢灵运)诗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对"无我之境"的类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陶渊明诗歌的巨大成就在于其高度的原创性,也在于其写意性,在于其真率自然,在于其理胜气足;陶渊明、谢灵运虽然各臻其妙,但陶诗高于谢诗;陶诗对后世影响深巨,许多著名诗人学陶仅得其一。《诗源辩体》关于陶诗的许多研究在当时推陈出新,独到深刻,个别论点今人仍未超越。  相似文献   

6.
一“谢从陶山”的始俑者乃清人方东树。其《昭昧詹言》卷五云:“谢从陶出,而加琢句工矣。”寻绎其意,大概是说,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在风格意蕴上一脉,且谢诗脱胎于陶诗,只在遣词造句上,较陶诗更为工稳雕琢,整齐新丽。方氏没有对他的这一观点作更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写作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鼻祖.自此,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盛唐时代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除了陶渊明、谢灵运外,主要还有谢口、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和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在盛唐时期得到空前繁荣。山水田园是盛唐诗中最普遍的题材,数量较多,但风格旨趣以王维与孟浩然最高,风格清新娴雅、空灵淡泊,讲究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都喜欢陶渊明的诗歌,觉得他的作品十分抒情。但据《文学报》报道,美国学生却更喜欢古代诗人谢灵运的诗歌。因为翻译成英文后,谢灵运的诗歌更具有现实性。美国学生说,谢灵运的诗歌充满了冲突,颇有真实感。谢灵运虽然有的时候很强调“天人合一”,但诗里却充满了压抑和痛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谢灵运被当朝统治者不满的现实。在文化上,  相似文献   

10.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11.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12.
白拂 《初中生》2018,(16):24-25
尘世之人一生忙忙碌碌,多是为钱财或功名.如此负重前行、浮沉起落之后,终归是想卸掉一身的疲惫,于是或航行于诗江词海之中,或放旷于山水美景之间,以娱心性,以静自我. 是以谢灵运纵情山水,陶渊明性喜田园,公安三袁独抒性灵……至此,物我两忘,一颗心轻盈得恍若风中的尘埃.  相似文献   

13.
陶谢及其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晋宋之交的文坛上,出现了两位大诗人,即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365—427)虽比谢灵运(385—433)大二十岁,但卒年相去不远。可以说两个人基本上是同时代人。两人都做过官,也都曾退隐田园,而又同以诗名家;一个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一个是山水诗的奠基者。在文学史上,后人常以“陶谢”并称。本文拟就他们的退隐、思想及其诗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做一初步探讨,并比较其异同。这对进一步了解陶谢诗歌的历史价值及晋宋之际的文学发展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晋宋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晋安帝义熙八年四月,在谢灵运随卫将军刘毅至江州任职期间,二人本来是可以交游的。但因为谢灵运的“负才傲俗”,和陶渊明不主动“情款”,以及陶渊明对佛教的认识与慧远、谢灵运相悖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两位诗人绐终未能如唐代的李白与杜甫那样走到一起,而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5.
分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象征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性的一位伟大诗人。陶渊明身处饱受战乱的东晋时代,东晋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处于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在文学上孕育新的生命和转机的时代。在玄言诗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百多年间,文坛上寂静黯然,而陶渊明作为日后开启中国诗歌繁荣的先导,显示出“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1]2的非凡气派,其有别于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最大特点为质朴自然,古人对此多有所论及,如严羽将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作加以比较后,得出“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沧浪诗…  相似文献   

16.
刘俊 《课外阅读》2011,(8):248-248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他以画八诗,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也因此使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之上,对其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与曹植的源渊关系主要体现在二人都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上,他们的诗歌用词生动,富于表现力,景物层次丰富;同时,谢灵运又受张协影响,写景状物时构思巧妙,能够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的特点。他对景物的描绘巨细无遗,给人以"繁富"之感,但诗中的名篇佳句比比皆是,诗中的繁芜之句又"无损于其高洁"。因此,钟嵘对谢灵运诗歌的源流及创作风格所做出的种种评价是客观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评价,是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有“文附质,质待文”、“风骨清峻”之论的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竟对其只字未提;倡导“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钟嵘,第一个注目陶诗,称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评价虽妙,但也仅将其列入中品,在陆机、潘岳、谢灵运、颜延之以下;萧统是第一个对陶渊明的创作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的人,其《陶渊明集序》云:“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评价陶渊明诗文词采精练、秀拔,文势抑扬,内容不凡,品格高扬,风格明丽,论时事含蓄不露,抒怀抱旷达真率,独树一帜,特异于流俗.评价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9.
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是后世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六朝才子谢灵运就深受其影响.本文试从谢灵运诗中所体现的身世之感、香草美人意泉、以及其对时间的态度三方面分析其对楚辞的接受,以便更好的认识谢灵运其诗、其人.  相似文献   

20.
梅大圣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2):11-15,36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是“以诗文传世”之“志”,并把立德、立功、立言,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