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这一两年来关于历史教育教学的大讨论,愈来愈显示出其深广的意义。它的最可喜之处是敢于怀疑被视为“神圣”的教材,且展现出愈来愈多的新的历史教育教学观念,这是一种可贵的创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阳光宁 《教育》2006,(10):42-4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如何加强历史教育而不是削弱历史教育,是一个关系到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课程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如何很好地结合的大问题。跳出学校历史教育的小圈子,树立“大历史教育”的观念,构建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整体的历史教育体系,是历史教育得以强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在传统理念中碰撞,寻求突破和平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然而仍有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制约着历史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调,追求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对历史教学的定位、整合和拓展方面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历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激发一种‘天赋’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趣味;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追问人之为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4.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要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历史新课程体现出“时代性”,是对历史教学传统模式的冲击。新课程体现的时代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5.
孙敏  徐振斌 《山东教育》2001,(17):54-56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21世纪初中历史教学的主旋律。面对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迅速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的主阵地。为此,近一年来,我们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初中历史“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南地区不同层面的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结构、学科观念、职业兴趣、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及学校的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抽样分析,充分说明:加强中学历史教育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落实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历史课程结构改革,全面优化历史教学,努力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尽管历史教学界对历史教材编写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毋庸置疑的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代表着历史教材改革的方向。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实验教材,无论在理论观念还是在结构功能方面都较传统教材有较大的突破,笔者暂且将其称之为一种“转型”。目前,实验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因此,分析这种“转型”并重建历史课堂教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理念是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形成“教师灌输.学生背书”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历史课长期被学生视为“枯燥、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仅从教育观念的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自然演绎着教与学“三苦”现象的反复循环(即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盼),从而导致多少活波少年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就必须认真搞好历史教学,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史德”、高超的“史才”和渊博的“史识”。  相似文献   

11.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给历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林武德(1889-1943)是20世纪英同著名历史哲学家,其学说构成了当代西方历史哲学承前启后的思想里程碑。柯林武德所著《历史的观念》是一本史学理论名著,我国学者多从历史哲学角度对其“思想史”、“重演论”等进行研究、批评。实际上,《历史的观念》一书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育内容,一直为我国学者所忽视。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在教育思想方面颇有启示,尤其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思想的重演”的观念值得注意。“思想的历程”跟感觉、感情和想法等非理性的、非媒介的现象不同,本质上是以人的理性的、逻辑的侧面作为媒介的一种“论证”过程。因此,如果具有“脉络合适性”,“思想”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完全重演。柯林武德的这种观战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的永恒价值,从教育思想方面来讲,这与现代主知主义教育理论有不少相契点。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所反映的“理性”主义明晰地代表以知识为首要,以其他因素为将要的智育伦的一般倾向。  相似文献   

13.
林浠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3):113-115
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从当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本从分析传统历史教学的误区入手,结合几年来教改的实践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落实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关键;处理好历史教学三大任务的内在关系 及落实好课堂教学中的“双主”地位等方面进行对策性分析,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趋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加强大学生屈辱历史教育,可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应从了解近代屈辱史的概况和学习重要性两方面来进行,真正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从而激发大学生发愤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这篇追思英国历史教学专家的文章,谈及的很多教育理念,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问,不是一门记忆的学问”,这个观点我们并不陌生,但推广起来何其难也!本期首篇萧切秦先生所谈历史的“怪性”,实际也不只是讲研究者的素质,历史教育的目标不也该是这个吗?  相似文献   

16.
1.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使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 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学史使人明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师,我们常常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功利性教育的强烈冲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难以突破、学生兴趣的或缺、教者学养的局限等等,既极大地制约着历史教育在启迪智慧、滋润灵魂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当然也严重影响着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程度,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一“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一“自由个性”三个发展阶段。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将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三个时期。本文概述了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特点和教育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作为塑造“求真”、“向善”、“崇关”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语文学科理解的偏差,即“语文即语言文学”的褊狭观念,也没有对语文学科进行科学、全面的界定,致使语文教育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窘况,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这主要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