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钱言 《新闻界》2001,(1):25-27
加强监督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珠海特区报近年来充分发挥党报的监督功能,特别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传媒的瞩目,人民日报《大地》、《 ?望》、《民主与法制》等国内权威刊物都有专文介绍,甚至日本传媒也曾专门采访过,…  相似文献   

2.
雷健 《新闻界》2004,(4):27-28
舆论监督是彰显党报权威性,实施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党报要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内监督,二是群众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  相似文献   

3.
钱言 《新闻界》2001,(1):5-27
加强监督是当前党风谦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珠海特区报近年来充分发挥党报的监督功能,特别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形成了一定的志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传媒的瞩目,人民日报《大地》、《了望》、《民主与法制》等国内权威刊物都有专文介绍,甚至日本传媒也曾专门采访过,而在珠海本地,更是受到上级领导机关和群众的好评。下面,本文将结合珠海特区报的探索,谈谈新闻舆论监督的机制、对象、原则。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搞好舆论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批评报道 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一大特征。有的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画上等号,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但舆论监督并不是批评报道的同义词。舆论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府、国家公务员的舆论监督,二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三是对报纸舆论本身进行自我引导和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职责,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的监督。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要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与社会效果,监督权利的主体与监督权利的代言人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切实加强和改善我省的舆论监督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历史任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自觉性 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活动,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实施的监督。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7.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参考与博览     
编辑参考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为《焦点访谈》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朱 基同志同《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时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要强调两个观点:一是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新闻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二是正面…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媒介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记者的一项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说:“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记者的工作,一头系着党,一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党和群众认可的报道,新闻舆论监督才有威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十六大报告和前不久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都强调在新的时期,要加强舆论监督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无疑又使这一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分别指出: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法律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新途径,发挥两者结合的整体合力,共同维护国家法治的尊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改进和完善司法机制的良药和促进剂。新上任的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明确表示,政府工作不光要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更要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监督就是支持。”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第一次被写入了地方性法规,这也是国内地方性法规首次给舆论监督立法授权。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在谈到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把中央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一线编导的具体工作之中,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反映人民心声,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强化舆论监督的节目特色,突出栏目个性;要明确舆论监督工作的重点;要加强跟踪报道,不仅要报道处理结果,还要分析原因,增加报道的厚度和深度,要尽力做好正面宣传报道,《焦点访谈》、《新闻纵横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春同志在《从“三贴近”人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中指出,“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就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讲求实效性,增加信息量,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推动实际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舆论监督在“三贴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开展舆论监督存在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已逐步成为我国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十分重视。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开展好舆论监督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那么,怎样完成这一神圣职责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进行舆论监督必须着眼大局,选好典型,严格掌握分寸和时机,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看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全体同志时指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开展舆沦监督,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是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党和政府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要“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丁关根同志在去年2月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报,特别是人民日报,开展舆论监督,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扶正祛邪,应作为发挥党报的优势,增强权威性的重要方面。”1992年8月至12月,本报在开展“热心读者”活动中,收到802封来信,其中建议扩大读者直接参与和加强舆论监督、多反映群众呼声的有238封,占近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2000年3月5日,朱  基总理面对全国人大代表,用激昂的语调宜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样一段话:“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看到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如此重视舆论监督,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引为自豪。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光荣而严肃的政…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省委宣传部就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应当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热情支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我省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很大进步,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是,广大干部群众对舆论监督存在的错位、越位、失位现象和监督失度、失当等突出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当前,舆论监督一要加强,二要改进,三要正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具体实施者,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要解决好监督目的、监督选题、监督时机、监督艺术、监督效果等等基本问题。一是监督的目的要明确。舆论监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才是目的。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二是监督的对象要选准。首先要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而不能停留于抓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其次,要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的问题,那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克服个例报道容易出现的就事论事的不足,提高从全局上把握舆论导向的能...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主要指将一切社会性的决策和实施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理性监督之下,实现其操作的透明化,与西方舆论监督属于不受“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监控且矛头主要向上的独立力量不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舆论监督是作为党和政府领导、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来发挥作用的。朱镕基同志对其性质与作用作了“十六字”概括——“舆论监督,人民喉舌,政府镜鉴,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