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诗人,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人的先驱,他的诗歌开"千古平淡之宗";另一方面,其隐逸思想一直影响后世文人.李白就曾高呼:"何时到澎泽,狂歌五柳前."有人以陶诗的"平淡"及其隐逸思想为据,认为陶渊明是弃儒家而从"老庄"的再现.而我认为,陶渊明正是典型儒家观念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诗人,也是哲人,他的诗文创作真切朴实,是其生命体验的结晶。用第一人称绾联其文本,以"自然坚守"为主题,再现陶渊明对自然的追求与坚守,展示他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并引用"文学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文学三重世界"的学术观点,提出陶渊明的人品与作品是这种新识的个案典型,具有启人睿智和常读常新的独特"元素",而他的人文精神能够薪尽火传,代代相承。  相似文献   

3.
在玄佛盛行的东晋,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却以儒学为根本。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志在兼济、心怀王道的价值取向,也讴歌了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等人生境界。他在对儒学的历史反思中,还流露出了强烈的道统意识。陶渊明思索并体验过的一些问题,成为以后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及田园诗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的发展过程来看,田园诗缓慢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它之所以恰在晋宋之际走向成熟,走向勃兴,并选择陶渊明成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除一些客观原因外,魏晋文人的人生观念、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崇高的审美理想起着重要的作用。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多重审美价值。陶渊明以自己的诗作奠定了田园诗素朴、自然、平淡风格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认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其主导人生实践是将静穆作为其栖居方式,而其静穆人生主要体现为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该文从自然顺化与玄心洞见、平淡冲和与深情和谐四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作家特殊人格力量的对象化。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童年时期的体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童年时期的某些情绪、情感的体验,会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个体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整个人生定下基调,规范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鲁迅是一代文学巨匠,在他的作品里,以犀利的笔法无情地抨击着社会的黑暗。与此同时,鲁迅的很多散文又反映出一种孩提时代的纯真生活,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童年时的某些体验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开健 《阅读与鉴赏》2009,(6):32-32,10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般提起陶渊明的作品就会想到他平淡自然调和静穆的田园诗,实际上陶渊明作品有许多复杂矛盾方面,表现在生命意识和真切强烈的死亡体验、纵情今世此刻的达观和历经人间的磨难痛苦、淡泊与执着、平常生活和深刻人生哲理、含蓄委婉的表达和酣畅淋漓的抒写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平淡”诗论,高度评价了陶渊明、柳宗元等人诗歌的平淡风格,阐述了“平淡”的审关内涵,并且把平淡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索。苏轼认为,“平淡”中蕴涵“至味”,而这种“至味”即是淡泊高远的人生趣味与境界,寻常生活中的平淡美。  相似文献   

10.
刘恒中篇小说《虚证》中郭普云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略的精神根源,他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和恋爱中的创伤性体验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他人格的失衡,从自责—自我否定—自杀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他的精神和心理从生迈向死的沉重轨迹。  相似文献   

11.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12.
刘俊 《课外阅读》2011,(8):248-248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他以画八诗,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也因此使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之上,对其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一个由童年体验所造成的童年世界。这是人人都拥有的一份宝藏,是社会的慷慨的馈赠。“童年之所以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知识积累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而且更因童年体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不可逾越的中介。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个体童年体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了基调,规范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一般提起陶渊明的作品就会想到他平淡自然调和静掺的田因诗,实际上陶渊明作品有许多复杂矛盾方面,表现在生命意识和真切强烈的死亡体验、纵情夸世此刺的达观和历经人间的磨难痛苦、淡泊与执着、平常生活和深刺人生哲理、含蓄委婉的表达和酣畅淋漓的抒写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5.
陶诗艺术上的独特之处:第一是诗人的形象的再现。诗人自己的形象经常跃然纸上。第二是陶诗重在写“意”。这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第三是语言平淡自然。陶渊明的诗篇,出语平淡而又有深意,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平淡自然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有淳厚与豪放的一面。其诗在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在平淡外,抒发忧愤,寄托心志,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里在分析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基础上,以部分诗文就陶渊明与自然、他的人格与理想三方面探讨了陶渊‘明审美化的追求,表明了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作出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南村隐居生活的艺术写照,它作于义熙十四年,这一年陶渊明54岁,已经过了13年的隐居生活。《桃花源记》是他以往田园诗的高度概括和归隐体验的诗意升华,是他对南村生活的一次集中的艺术反映而不是道家仙境或乌托邦,其中既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又是他以隐士心态和诗人情怀来处理人生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9.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抉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最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真正的平凡和独特在归隐之后。他的胸襟气韵、人格涵养使他的生命更成熟、更具哲学魅力。陶渊明也因此成为一个典范,以自然真淳的人生追求、躬耕自给的生活选择、松菊诗酒的淡泊之境,为后世建立了“真隐”的风范。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内容丰富,以田园诗的成就最高。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表现隐逸的生活和思想,其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