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品味词作的语言,把握词中意象,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感悟和品赏婉约词的能力。3.背诵全词。[教学重点]品味柳词的语言和意境之美,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品味词作的语言,把握词中意象,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感悟和品赏婉约词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以“酒”为线,感知其情,通过知人论世、体会声韵之美.把握意象意境等方式,理解李清照三首词的不同情感,感知其人生轨迹与人生境态。(重点)2.学习诗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掌握抓情感关键词、抓意象意境、抓事件典故﹑抓修辞手法抓节奏韵律等读懂诗歌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及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本上两首词,体会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3.引导学生掌握用知人论世和解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词。二、教学重、难点1.从意象、意境入手体会词人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调整,初步掌握读词的技巧;把握本词的情感基调,感受气象,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赏析点染手法,理清内容,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知人论世,披文人情,探究词人的写作意图,明确主旨.  相似文献   

7.
胡精美 《现代语文》2011,(1):115-11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定属性; 2.体会作者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如何以意象传"愁"。  相似文献   

8.
<正>一、设计思想因受"少教多学""一课一得"教学思想的启发,本节课我的主要思路是采用"意象分析法"解读本词,以找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紧紧抓住诗歌"意象"这个关键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界。二、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2.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味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  相似文献   

9.
反复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手段,也是最为关键、最有效的一种学习途径。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可以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感知诗的意境,品味词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初步体会作品蕴涵的深沉感情;品味鉴赏本文诗化的精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借冷雨来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思和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冷雨意境,鉴赏品味诗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创作背景,把握重点词语和景物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问答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  相似文献   

12.
周扬莉 《现代语文》2007,(11):55-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理解《雨霖铃》这首词,学会品味词的意象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能力目标:结合文秘专业的特点,通过学生对《雨霖铃》的朗读、品味,使她们在领悟词的意象意境的基础上,能说出自己的一番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她们理解、审美、表  相似文献   

13.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意象.晏殊作为北宋词坛初期的著名词人,其《珠玉词》现存140首词作中,共24处提及“燕”,燕子成为晏殊词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意象.文章通过对晏殊词中丰富的燕子意象进行解读:或表现春光明丽之景,或叙写伤春惜春之情,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意,或哀叹时光沧桑之感,从中管窥晏殊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内心世界,进而探讨燕子意象与词人个性风格、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我们读诗应在审美情趣上下功夫,去感受它的音律美,体会其浓郁的感情,去捕捉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指作品中的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鉴赏意境美可以从意象组合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意义等方面去探寻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心理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借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在读中入情入境,领会汉语的音韵美,感受作品的情感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才能使学生品味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中蕴涵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应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把握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求意蕴,理解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9.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  相似文献   

20.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a、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b、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c、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