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熙凤被称作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塑造成功形象之一。王熙凤不但有着美丽的容貌,还有着超凡的管理才能,且心机深重、阴险歹毒,成为女性世界中一只杰出的"凤凰"。本文从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反映出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以及封建家族走向灭亡必然趋势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管理贾家的重担先后落在王熙凤、贾探春的肩上。可以说,两人的管家能力都很强,都能严格管理。所不同的是王熙凤管家是专制独断式、传统的"人治"方式;贾探春管家是民主协商式、创新的"法治"方式。就管家者的品德而言,王熙凤假公济私、雁过拔毛,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盘剥众人,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贾探春廉洁无私、严于律己、不贪图一点小便宜。两人管家都曾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力挽救将倾的封建大家庭的大厦。比较王熙凤和贾探春管家,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3.
"辣"是王熙凤性格的主要特征,也是王熙凤生存的主要武器。《红楼梦》对王熙凤"辣"的性格的刻画,是曹雪芹为女性诵唱的一曲高歌,它从另一个方向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形象在《红楼梦》影视剧中大放异彩。《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顾兰君饰演的王熙凤,狡诈、泼辣、狠毒,是畸形婚姻制度的受害者。87央视版电视剧中邓婕饰演的王熙凤,全面展现了其性格的多样性。89电影版中刘晓庆饰演的王熙凤,心狠手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96华视版中徐贵樱饰演的王熙凤,形象复杂、性格多样,成为拯救家族厄运的"女强人"。这些影视剧中的王熙凤形象,因剧本特色以及演员表演风格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当作如是解:(1)"凡鸟偏从末世来",则此凤为"假瑞",谐"贾瑞"二字;(2)"都知爱慕此生才",暗讽王熙凤有才而无德、无识;(3)"二令"即皇帝抄家之命;"三人"合为"夾"字,"夹木"即枷锁、夹棍等刑具,暗示王熙凤遭受刑辱之事;(4)"哭向金陵",系指王熙凤死后魂返警幻案前,归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相似文献   

6.
王琳 《考试周刊》2013,(72):14-15
作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三大意脉之一,"凤姐"王熙凤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眼球。王熙凤谋害尤二姐一事,从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揭露了"凤姐"的多重性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王熙凤这个人物,也为她今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重重的伏笔。本文从尤二姐之死出发,解读"凤姐"王熙凤的聪明圆滑、自私贪财、处事周全、阴险毒辣等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语法和文本事实三个方面,论证了多数学者对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理解的正确性,即认为它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也是王熙凤命运的三部曲:贾琏对其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终休弃.  相似文献   

8.
邓宏春 《考试周刊》2007,(38):94-95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丰满、最生动、最富生活气息的人物,这完全得益于她个性化的语言。本文结合《红楼梦》原著,援引数例王熙凤的语言,从机心、辣手、刚口三方面分析了她复杂的性格。同时,结合杨译本中王熙凤的语言的相关翻译,采用纽马克翻译理论作出适当评价,认为杨译以"语义翻译"为主,兼顾"交际翻译",成功地再现了王熙凤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正>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模样极其标致",心计口齿都在众人之上,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协调能力,可谓才貌双全.然而,"凡鸟偏从末世来",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寄生在日趋腐败的封建府第内,她又具有一切没落贵族所共有的罪恶特性,最终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11.
运用基于多模态符号理论的影视意义分析框架,考察87版电视剧中王熙凤在声音、语言和图像意义元素方面的布局.研究发现,在王熙凤首次出场的19个镜头中,她的身份无"实名"介绍,而是通过声音、图像和语言逐渐从"隐性推测"方式过渡到"显性推测"方式呈现;在前9个镜头中描述人物的意义元素以及人物所关联的过程类型凸显出王熙凤主要为说...  相似文献   

12.
<正>《红楼梦》人物画廊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大群形态各异、风姿独具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女性形象当推王熙凤了。她可以说是红楼中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了。"凤姐"像猫儿一样可爱,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猛,却又像豺狼一样凶残、贪婪而且卑劣。她有个绰号"凤辣子",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在治家管理、巧于心计和手段狠毒方面都向我们展现了"凤辣子"独到的一面。一辣:治家管理弄权营私作为贾府的"女总理",王熙凤地位显赫,但也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一言三拍"细节的分析,深刻地揭示出王熙凤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性格特征,同时对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眼光来看,《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无异于荣国府的总会计师兼财务经理。作为贾母和王夫人的理财助手兼经营参谋,王熙凤将荣国府管理得井然有序,实属不可多得的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王熙凤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是作者着墨较多、刻画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她年轻、漂亮、泼辣,工于心计,具有突出的管理才能,在贾府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从王熙凤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的主观努力两个方面,对王熙凤在贾府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风险是危机的前兆,危机是风险的结果。在宁国府出现"五乱"下的管理风险和诰命往来"失礼"、"怕人笑话"的危机时,通过王熙凤"规治"与"人治"兼用的有效"协理",控制了风险,治理了危机。其中揭示的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治理危机的措施,对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现代企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名著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仅就第十三、十四两回有关秦可卿死后 ,王熙凤治理宁国府一段 ,从王熙凤所采用的管理方法 (这里姑且不对王熙凤为人多加评论 ,只对她到宁府协助处理秦氏丧事与管理家务的方法加以分析 )谈一点个人粗浅看法。一、贾珍授权、王熙凤走马上任查询“病症”王熙凤到宁府之前 ,首先得到了贾珍的授权 ,这体现为贾珍给她宁国府的“对牌”。贾珍说 :“妹妹爱怎么办就怎样办 ,要什么 ,只管拿这个取去 ,也不必问我。”这是她…  相似文献   

18.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思路本文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节选的片段,作者是我国天才的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讲述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曹雪芹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对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是这一回重要的情节之一。王熙凤的出场是在林黛玉进入贾府见到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及三春(迎春、探春、惜春)等人之后。这样写的目的是"欲画天尊,先画众神"(脂砚斋语),在诸神归位之后,王熙凤作为"天尊"的地位便格外突出了。在这位"天尊"未露面之前,我们先听到了她的笑语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脂砚斋评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