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的青山》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蕴。海明威在书中表达了既热爱自然又漠视自然,既怜爱动物又捕杀动物的矛盾情感。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揭示海明威自然观的矛盾性在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表现出复杂自然观.在西方文化二元对立思想,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下,海明威短篇小说体现出典型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此外,海明威还时常把自然建构成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类对手,用来反衬他的“硬汉人物”形象.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还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层次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非洲的青山》是对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在东非肯尼亚打猎经历的真实再现,其中对非洲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狩猎时的残忍描写让人能够深切感受到海明威内心的矛盾和自然观的双重性,这种矛盾其实也是普遍存在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典型代表。从《非洲的青山》入手,对海明威对待人与自然的双重态度进行分析,批判海明威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4.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3,(1):197-198,208
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非洲的青山》和杜光辉的可可西里题材作品《可可西里狼》是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二者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生态文学作品,有其不同点也有其可比性。这篇文章试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比较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人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保护自然、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5.
从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悖论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其自然观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亦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笔者结合海明威的作品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展示出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海明威对自非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流露出热爱与漠视的复杂情感,对非人类生命蹂躏中又掺杂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其矛盾的生态自然观。最后指出作品对于我们的生态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我们应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改变自然力度加深和生态危机到来,薇拉·凯瑟草原系列小说越来越具有从生态视角研究的价值.从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两个角度,结合生态整体主义内涵,解读凯瑟对待土地的态度.凯瑟超越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将自然放在不依附于人类意志的独立位置,通过人物话语展示了人与土地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啊.拓荒者!>体现了凯瑟对待土地的生态整体观,对当今生态意识树立有启示.  相似文献   

8.
钟盈 《英语广场》2020,(26):26-28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海明威的多部作品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即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与万物休戚相关,相互依存,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努力维护生态系统,不能滥用资源,更不能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本文主要通过《老人与海》和《大双心河》两部作品分析海明威的生态批评观。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是一部关于非洲丛林狩猎的经典之作。该文试图从海明威的这部非洲题材作品出发,从生态批判的角度对海明威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对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0.
自然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规律性。不同的自然观对教育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机体主义自然观、机械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自然观分别产生了古代朴素的自然教育观、近代机械本位自然教育观和现代生态本位自然教育观。自然本位教育观以"大自然观"为认识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规律的和谐共生为使命,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价值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倡导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观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以及人对自然的价值意义的反思。自工业革命以降,以机械自然观为指导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迫使人们对这种以唯科学主义为思想内核的自然观进行反思。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对这种唯科学主义的机械自然观的"批判",对我们建立新型生态自然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这种新型的生态自然观的建构是以生态审美为起点的。  相似文献   

12.
张英 《华章》2011,(31)
《大双心河》中,主人公尼克既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又遵守自然的客观规律,也保护自然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这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体现了海明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进行思想文化批判。生态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媒介,通过对反生态的思想文化的批判,推动文化变革,推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的建立。迄今为止,生态批评主要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思想文化批判,即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欲望动力论批判、唯发展主义批判、科学至上观批判、消费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4.
厄尼斯特·海明威是深受世界读者喜爱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演绎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作品中的硬汉形象体现了他的内在精神和坚毅特性;冰山原则蕴含了他干练的文风和深刻的寓意;矛盾自然观体现其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表现出的真情实感。了解作家沉着冷静处事风格,困难面前顽强不屈的坚毅性格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主义思想,对目前社会中,经济低迷、人心脆弱、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发展为线索,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生态批评,分析其体现的生态思想。即主要从自然对人的惩罚促使人类的觉醒,于是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且探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双心河》采用人物尼克的和无名叙事者的两个叙事视角。双心河暗示了故事的双重含义,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一方面是尼克渴望驾驭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叙事者不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的开明和尊敬态度。本文还讨论了一些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殖民主体、被殖民主体的矛盾身份焦虑问题,继而考察小说中被殖民主体从"失语"到"发声"的表达历程,探究由殖民主体和被殖民主体建构的自然层面非洲形象与人文层面非洲形象的书写特征。最后指出海明威笔下的非洲形象书写是带有双重性的——在显性书写具有自我拯救功能的理想他者自然层面非洲形象的同时,又隐性绘制出以被殖民主体非洲动物"发声"反抗殖民统治为核心的人文层面非洲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小说主人公尼克.亚当斯通过控制自然来重获精神之平衡,自然对尼克来说只不过是某种必须被掌握和控制的物体。控制和征服自然成了尼克能力的体现,快乐的源泉。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海明威物化了自然,让自然沦落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和治疗心灵创伤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自然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途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有机结合的思想,消解了当代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余殊 《文教资料》2012,(31):21-22
海明威不仅中长篇小说有名,短篇小说也同样享有盛誉。早在青少年时期,海明威便对撰写短篇小说有极大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写作风格和特点。本文主要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海明威众多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大二心河》,向读者揭示海明威的生态主义意识与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觉醒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