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生物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在生物学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培养有其特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应以"读"为本,以读精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交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3.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读","读好"、"读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地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课程"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理念,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小学"读写结合"进行重新定位:1"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读和写是新课程学生学习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坚持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前有铺垫,读时有要求,读中有研讨,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琅琅的书声中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需"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的学科,实现语文教学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学懂",而是在于如何"记住";语文学习无论是书面阅读,还是生活见闻,更重要的还是读(见、听)出"见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说、会写.  相似文献   

7.
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通过"篇本类"联读,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的自主阅读.首先,找到"篇""本"之间的联结点,实现有起点的阅读;其次,借助项目学习单、阅读任务链、阅读策略群,由"篇"链"本",开展有深度的阅读;最后,通过发现规律、追踪形象、对比阅读的方式,以"本"触"类",进行有广度的阅读.这一整体化的思维范式,将为整本书阅读寻到新的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8.
祁玲 《河南教育》2021,(3):62-63
近年来,语文课过多的讲解分析屡遭诟病,究其原因,无非是其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回报与投入相差太多.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学习了大量的名家教学实例之后,我尝试探索,总结出了语文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的方法——"四一五"学习法,与各位同人分享. "四一五"学习法即现代文阅读的"四读一积五悟"学习法."四读"即"粗读—精读—深读—延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多元模式的逐步建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从教学理念到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滤尽浮华,淘沙见金,有些经过历史锤炼和实践完善的学习方式仍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方式,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可以抓住"五个有效",引领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文字,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徐蓉蓉 《天津教育》2021,(8):138-139
“微课”是教育方法体系中的新组成部分,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教学用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主要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无“微”不“质”的新型教学主题下开展有效的微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指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决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乡镇企业和城市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因此,要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工程;培育和发展农村的服务业;深化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劳动含量,围绕”三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都有相近之处,但又略有差异,各自都有一些用法体现出自身历时演变的特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难把握的词。我们通过对汉语母语语料库、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实际语料的考察,对比分析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该三词的处理方式,探讨其得失,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对类似相近或易混淆词语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历代人中,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是最微弱、最残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选择“归隐”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纵其一生,魏晋士人始终都在“山林”与“魏阙”之间徘徊去就,忍受着与日俱增的心理焦虑与人格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