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小说元素及概念的形成,分析中西文学起点的类小说元素的散在与类聚,对比中西小说的元素与形成的时间及小说要素的对比分析,界定小说的雏形形成时域、萌生之异同。从小说的概念与探源、衍生母体的小说元素、历史时域的对接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结论出中西文学起点小说元素的交融与形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在艺术呈现上各具特色。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而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使得中西小说在创作上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出发,对中西小说之间的这种异同做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外比较文学的角度,对中西小说文体意识的发端与走向进行比较论述。在同一历史时空中西小说概念界定异同基础上进行比较,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层面上,采用类比及小说因素散在原理进行分析,结论出中两小说作品时空对位,文体形成的趋前与滞后的文体意识交融与相近的世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新时期讲故事的能手。本文借鉴中西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对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进行分析,认为线性流动且有逻辑联系的叙事结构,构成了王安忆小说叙事风貌之一。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5,(6):31-3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另一种妇女生活》分别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和先锋派代表作家苏童对女性的解读。笔者从中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这一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后发现:其相同点为中西悲剧意识本质内涵相同、悲剧人物性格缺陷相同和悲剧性结局相同;不同点为冲突根源不同和冲突处理不同。对读者理解中西小说女性悲剧以及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文学的重点部分,本文通过《基督山伯爵》与《连城诀》二部小说的对比分析,论述了中西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8.
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方对传统小说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传统小说的认识与之既有相似但同时又不相似,同样在中西小说与戏剧的结构上,亦存在这种补位或错位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从中西文学比较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说书艺术中的一些美学原则及其在评析具体作品时所起的作用,以此希望能发掘一些对中国传统小说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鲁迅自己认为《铸剑》是写得较为认真的小说,因而长期以来学界分析解读这个小说用力很多,大多数研究通过传统"故事"的"新编"来分析小说铸造的复仇英雄。这种古今的审视往往忽视了中西的视域,而且看不到古今中西的文化元素在《铸剑》中的并置和融合,因而在古今中西汇通的视域中来重新解析小说的复仇英雄能够看到眉间尺和宴之敖形象的文化复杂性,从而为解读鲁迅晚年的小说提供开阔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金圣叹、梁启超和詹姆斯小说理论异同的考察,在历史进步和中西文学比较的框架上进一步深入清理了小说价值的认识系统,并对这些认识系统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做出简略的说明和判断,本文可以引发有关叙事文学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1.
游历小说是采用游历结构的一种小说类型.对十九世纪以前的中西游历小说展开平行研究,可以探究中西游历小说在游历旅程、游历主体、游历动机、叙述视角上的不同特点.这些不同,折射出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12.
《嘉莉妹妹》中西奥多·德莱赛对主人公堕落的宽容和同情无异于对传统道德的背离,更使得该小说难以为当时的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然而,小说的情节安排却处处透露出作者对传统道德的认同和继承。本文将从主要人物分析入手,结合小说创作时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剖析文本中双重道德价值倾向并存这一矛盾现象背后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儒林外史》的题名中,"儒林"来自于正史《儒林传》,最早以之为题名的小说是北宋田况的《儒林公议》;而"外史"本是周朝史官,后演变为修史之史臣。在《儒林外史》之前还有《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和《女仙外史》两部小说,其意义也各有变化。对《儒林外史》题名渊源的考证,既可以从一个特殊角度认识去古代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又可以清楚把握作者的命意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第一代美国移民中性格、命运各异的四位中国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女儿的生活经历。小说由一片鹅毛引出,而综观整部小说,鹅毛是连结母女关系的一根重要纽带,一个意味深长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鹅毛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的内涵,从情感和文化两方面阐述其在《喜福会》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命名与一定的文化语境相关。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思维,继而影响到小说的创作及命题方式。在西方文学中,许多现实主义初期的小说倾向于以人物姓名作为小说题目,而中国现代小说则偏重于以概括性的、形象性的字词作为题目。这种小说命名的不同反映了不同语境下的思维差别。本文描述了中西小说命题的特色,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试图找到小说命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何跞 《天中学刊》2014,(1):84-88
《红楼梦》第一回交代的小说题名和题名作者,都有着内在的寓意。在石头所题《石头记》之外,作者以情僧所题《情僧录》寓指小说的接受可能,以吴玉峰题的《红楼梦》寓小说的虚构梦幻性,以孔梅溪题《风月宝鉴》寓小说的儒家教化主题,以曹雪芹所题《金陵十二钗》寓此书的主情思想。而真正的作者则通过小说虚构作者和题名者的多种安排掩饰真正的作者——曹雪芹,他还通过题名点示了根源于“情”,由“梦”到“记”到“录”的创作过程,同时用诗语描述了喜少悲多的人生状态,通过僧道二人之语蕴含了关于人生如梦的悲观哲思。  相似文献   

17.
人性的善或恶是一直以来中西争论不休的,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此话题人们也一直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来.与其说人性是善的或恶的,不如说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复杂性.他身上既有善的倾向,也有恶的种子.人性的这种复杂性在小说<蝇王>中得到很好的反映.本文将从讽喻性的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来分析小说,对小说的主题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8.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观苍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张爱玲小说悲观苍凉的基调源自其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是中西两种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概述十三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中国形象”变迁的背景下,基于赛珍珠双重的文化身份和在中西文明碰撞中的成长背景,解构了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看法,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共融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尹雪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17-18,88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世说新语》文体的讨论,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向传统回归的趋向.同时认为要弄清这一问题既需考虑历史和小说两种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也要考虑古今、中西文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