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在邓小平理论中,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中,“三个面向”是其教育思想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所在。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0月1日在为景山学校题词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了建国以来教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将教育放在现实与未来,以及世界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大环境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一片三个面向”确定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总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它表明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在“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我市成人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成人教育紧扣武汉地区  相似文献   

3.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它高瞻远瞩,精辟独到,给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5年过去了,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证明这个方针的英明正确。“三个面向”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而面向现代化是基础。现代化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针。“三个面向”,首先是“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核心是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能胜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首先是班主任教师。班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是振兴教育、振兴中华的庄严号召,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本文试图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学改革作一些宏观方面的探讨,以期能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经过15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完全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战略指导方针。十五年来,我们学校在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在增强德育意识,充实德育内容,改善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强化实践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课前调查,课内灌输,课外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国庆节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个面向”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而且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具有适应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既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体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高等学校的全面改革,包括体育教学的改革,均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现就如何贯彻“三个面向”,改革体育教学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三个面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面向”要求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技木革命的挑战,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新的技术革命要求的专业人才。但是,不能把“三个面向”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三个面向最根本的应是面向现代化。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教育呼唤现代化,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变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单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课堂教学是学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学习,认为教育“三个面向”的题词,是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科技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面向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而且要放眼世界,建立起开放型的教育体制,大胆吸纳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教育面向未来,不仅要考虑当前,而且要确立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为我国在本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人才准备。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我们就一定能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15年前的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针对当时我国的教育现状与国际新技术革命、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极不适应,迫切需要改革所提出的总要求。15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三个面向”高瞻远瞩地揭示了中国教育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旗帜和方向。在迎接新世纪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经济大潮中,我们应当更坚实地举起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它从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高度,适应与飞速发展的世界进行交流的需要,适应世界向未来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从宏观上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适应发展”,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三个面向”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一、“三个面向”是我校办学模式的总方针北京景山学校是中央为教改试验而成立的学校,建校几十年来,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关怀下,我校在办学方针、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课内外结合、教学手段等方面逐步改革,取得了许多成就。1983年9月6日我们向小平同志汇报了我校教改的成果,并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我校教改试验的想法,请小平同志指示。二天后,即9月8日,送来了小平同志的亲笔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面向现代化首先是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关系,内容非常丰富,寓意十分深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急需,更重要的是为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示,它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思路和立足点。落实“三个面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等各方面,都有大量工...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发展观谈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具体体现,实现教育现代化乃至学校体育现代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现代生活方式与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更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整体,核心是“面向现代化”。教育“面向现代化”是民族兴衰、国家振兴的必然。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针。“三个面向”,首先是“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核心是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能胜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首先是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中起着教书育人,塑造人的灵魂的重任。他们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人的效果。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近20年,尝尽酸甜苦辣,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望的懊恼,受益颇多,下面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就中学班主任工作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2日成都)3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快速转型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认真理解"三个面向",促进基础教育更好更稳的发展。我认为在课程教学领域,在教育技术装备领域,都需要坚持"三个面向"。1丰富的动手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很多专家认为,同西方学生相比,在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基础 ,是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要求 ,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发展、创新的系统工程 ,其内容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因此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以《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南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锐意进取 ,把充满活力的中国教育推向 2 1世纪 ,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