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好的朗读,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领悟语言情韵,让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对学生积淀语感、提升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小学低年级作为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尤其要大力加强朗读指导和训练,让“读”来占鳌头,让“读”更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朗读,语文教学的真谛□上海李成读写听说●●●●“文科要读,理科要练”已成为多数教师的共识。这里的一个“读”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朗读又是阅读的重要方式。分析朗读时的心理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以强调眼、脑、口、耳同时活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关系,深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它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读,那幺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读”湖北沙市第一小学杨东山所谓“读”,实际上是眼、口、耳、脑协调进行的活动,绝不仅仅是“口”的活动,通常说的“口诵心惟”包含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必须做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这样的“读”,才能通过文字再现画面,进入意境,领会文章...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感生活方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味、理解文本,调动学生“读”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陈瑞萱 《教育艺术》2004,(12):60-60
有人说朗读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我认为不仅如此,它同时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文言“白文”指的是没有断句、没有注释的文言文正文。“诵读”指的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朗读,是带有思考性的朗读,其主要表现为:能边开口朗读边理解大概意思,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并涵咏其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过:“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可见,重视诵读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伺发挥“读”的妙用呢?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实际与教材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读”则是其中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的“朗读”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朗读时,脑、眼、心、口协同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技 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体会文章内涵。在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朗读,使其深入体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有许多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人们依靠语感的模…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集眼、耳、口、心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要有成效,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具体指导.教师应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循序渐进,力争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神,读出情,读出味,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它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读,那幺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闻志凯 《文教资料》2010,(14):66-67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境界”。朗读并不就是有些人说的“随便念一念”.它是用语音对原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为了使朗读收效更大,还应掌握朗读的规律。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能错综地使用高低、强弱、缓急三种语调。单纯的朗读还不能达到最佳境界,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本文作者发现有目的的朗读收益更大.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布置一些问题。在朗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真正在朗读中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朗读,要求学生眼、耳、口、脑同时并用,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和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基础,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读、爱读、会读,在读中增知识,在读中悟道理,在读中长能力。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我根据寓言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读代讲,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强调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强调读的重要,通过朗读,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了有声语言。郭沫若认为:“多读名人的著作,而且对于几件作品还需熟读、烂读……古人谓《文选》烂,秀才半,就是指的这个秘密。”可见,阅读决不是有口无心的念,而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读与思、读与品结合的吟诵。只有真正做到在阅读中“品”,在吟诵中“味”,才能使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6.
宋人朱熹说:“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于吾心。”可见,朗读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朗读,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才能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反过来,只有理解了也才能更好地读。教师上课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字斟句酌,琢磨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揣摩一个句子的语气,让学生通过读去有所“发现”,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立意谋篇之匠心,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内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朗读训练。我认为,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语文殿堂,感悟语文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初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之间的桥梁,是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杨招娣 《吉林教育》2008,(16):48-49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是教学的主体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呢?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这就要求语文  相似文献   

19.
以读为本,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宋朝的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国文和英文一样,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加上口和耳才好。”可见,在语文的基本能力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朗读能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