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是2007年高三地理复习的基本要求,而地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理规律和原理。那么现行地理教材中主要有哪些地理规律和原理?如何在2007年高考解题中运用这些地理规律和原理?  相似文献   

2.
左祥明  昝卫 《新高考》2010,(5):90-92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特殊点、线、区域、规律和特殊值,是需要考生学会从这些特殊入手,把握和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规律,是考生学会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更是让考生学会,从这些特殊入手,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快速解答地理试题,从而提高效率和解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地理原理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重点。高考能否取胜,很大程度取决于复习时能否对地理原理进行有效把握和灵活运用。按形式,地理原理可分为关系原理、形成原理、发展变化原理、运动规律原理、分布规律原理等。  相似文献   

4.
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有关“线”的问题,如经线、纬线、晨昏线、等值线、交通线、海(河、湖)。岸线等。这些看起来简单的“线”,却蕴涵着丰富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问题。如何抓住这些“线”,把握“线”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现将这些常见的“线”进行归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玲 《中学文科》2006,(9):69-70
地理规律的考查,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遇到此类问题,经常是难以应对。因此,把一些重要规律编成口诀进行记忆,将有利于学生轻松解题。  相似文献   

7.
地理文理兼备,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自然地理只要吃透了规律和原理,答案的客观性使得文科考生反而得分率很高;而人文地理试题答案的似是而非、不确定性和非唯一性的特点常常使考生看看简单、做做麻烦、改改失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人文地理复习中提升解题应试能力,使高考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广大高三学子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区域"是地理高考试题的重要切入点,是整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而对区域的确认、知识的整合、规律与原理的嫁接,又恰恰是困扰考生解题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平时,有的学生可能对地理的概念、原理、规律掌握得还比较好,但是一到实际做题时,就束手无策或得分情况并不理想,这与学生欠缺解题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在高三,对学生进行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不仅是高考制胜的法宝,而且,还可以使复习工作做到事半功倍。剖析近几年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题时发现:地理学科的考查目标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试题强调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针对高考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同学们在综合能力测试中应注意掌握如下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技巧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杠杆在空气中的平衡问题,同学们可直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去分析解决。若将此杠杆两边的重物同时浸没在液体中时,杠杆的平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因此类问题涉及到杠杆的平衡原理、物体的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密度、固体的密度等好多知识点,问题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判断出来.那么,解决此类问题究竟有没有规律呢?下面就对此类题进行分析和推导,并把解决这类题的规律总结出来,以便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秦毓军 《考试周刊》2014,(70):134-135
不论哪一门学科,都存在固有的规律和技巧,地理亦如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解题能力,继而提高地理分数,在文综考试时取得较好的成绩。文章就一些高考试题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旨在培养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生的地理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2.
张学清 《考试周刊》2009,(11):177-177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要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季节和时间是重要的专题之一,正确判断季节和时间也是自然地理中解题的关键。时间又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形成正确的地理时空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有关时间问题的解题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余荣泽 《地理教育》2013,(Z2):100-101
地理原理,也叫地理原理性知识,是地理学科中最概括的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必然趋势的知识,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地理原理包括地理分布规律、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地理结构规律、人地关系规律等。从宇宙到地球,从陆地到海洋,从地表到地下,从大气到水文,从植被到人类,从自然到人文、  相似文献   

14.
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解答选择题,除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外,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不仅能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提高解题效率,还能达到做一题会一法、统一类的做题效果,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事半功倍。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直选法(再现法)心理学认为,识记过的知识重现在人们面前时,能明确地把它们再现出来。对以考查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地理现象等识记为学习目标要求的选择题,可直接应用相关知识求解。  相似文献   

15.
正比较法是指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异同比较,进而掌握地理核心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地理学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法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厘清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梳理不同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联与异同,把握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掌握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方法。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运用比较法呢?一、有效确定比较的类型比较法有多种类型,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地理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等,选择恰当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孟志勇  张力 《新高考》2005,(3):58-59
电荷平衡是中学化学解题应用最广泛的技巧和方法之一。如果能理解并且熟练掌握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简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规律,理解原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7.
“变式”,是通过变更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思考问题的视角,以突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考查的重点。各类试卷越来越凸现对考生发现、收集和分析处理文字资料、图表数据、图例注记等项能力的考查.并强化对所获得的地理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思维过程.进而考查对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把握试卷中地理信息提取和解读过程与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地理概念的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直接关系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本文研究了如何从地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角度,区别一些地理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生军 《新高考》2004,(7):121-122
很多地理高考试题都依靠地理图表立意,这样既能考查同学们对有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有效地考查同学们地理能力的形成情况。所以近几年来,地理图表的试题越来越多地引起考生的关注。考生应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地理图表,其分析、读图的方法也不相同。本文就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