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是台湾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台湾"五都"选举与两岸大交流格局的形成都将对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相当的影响.2011年,两岸关系既有良性互动、继续发展的一面,又存在发展放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两岸高校交流合作呈现出日益开放的多元化格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由于受两岸政策壁垒、两岸长效交流合作机制缺失以及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无法实质性深入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障碍。因此,需要实施"强化政策保障,规范两岸高校交流合作"、"设立两岸高校交流合作委员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广‘校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两岸高校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深化两岸高校交流合作的应对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8-2009年,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其特点是:国共两党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始建立并积累政治互信,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动;两岸协商得以恢复并形成制度化安排;两岸经贸交流实现了重大突破;两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扩大,两岸民间往来日益频繁并形成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民意基础;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思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化不利为有利,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加强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闽台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快培养适应闽台经贸合作人才、促进两岸经济繁荣,乃至推进两岸朝向双赢共生的和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在回顾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对闽台高中生的调查,揭示了两岸学子进一步互动所存在的问题:两岸相关信息渠道不畅、相互了解不足,台湾限制重重、政策鼓励有限,经济支持不足、大陆学生赴台积极性受挫等。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两岸交流随着不同时期的政经情势而有所变化,1990年代之前,因台湾坚持“三不政策”,两岸交流无法台面化。然而,在台湾内部政经情势丕变,以及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逐渐台面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学术交流是当前两岸交流重要的一环,透过学者、专业人员、学生等的互动,不但有助于提升两岸学术研究,更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作者曾申请赴大陆进行短期研究与学术交流,深感此对研究工作有显著的帮助,以及两岸交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回台后提笔撰写本篇拙作,盼透过本文与从事两岸研究之专家学者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海峡时代”福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互动进入"大海峡时代"新阶段,闽台高教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要科学分析、理性应对,选择最优化战略行动计划促进"海西"高等教育先行先试.运用SWOT方法反演福建高教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结合"大海峡时代"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外向型发展趋势,构建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矩阵,探讨"十二五"期间高教发展战略"福建模式"的可行性行动计划,以高教互动推进两岸政经、文教互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的形成与形态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促进两岸体育交流"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往的日益密切.两岸金融业在机构互动、货币兑换、通汇及结算以及证券与保险领域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尽管两岸的金融交流与合作仍然受到台湾当局的阻绕和限制,但是由于金融合作是两岸经贸合作的核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日趋加速的今天,闽台金融合作的创新策略,对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往往是刚性政策,忽视交流主体教师的自主性,教师大多是被强迫去参加交流,导致交流政策实效性不强.基于教师职业幸福感,通过促进教师职业观形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解决交流教师不适应问题、转变民众对交流政策的观念等方面构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让教师在交流互动中充分体验到职业幸福,从而提高参加交流的自愿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两岸交流与合作在2008年底迈入转折点,主要原因是台湾的两岸政策松绑与大陆经济发展模式调整.除了透过"两岸搭桥项目",积极推动两岸建立产业合作平台之外,配合着大陆发展自主创新与自主产业标准的战略,两岸产业标准合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产业标准内涵的角度,强调两岸产业标准合作的发展、变化,提出两犀产业标准合作要从对话到实质合作,要有新内涵、新思维、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