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三武灭佛●蒋裕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即位后,规定50岁以下的和尚必须还俗,服兵役,缴纳租赋。这样,朝廷便与僧侣发生了冲突。当北魏进兵到崇佛的北凉,完成统一北中国的最后一战时,北凉的僧侣拿起刀枪,为北凉的君主死守都城。城陷之后,有三个僧...  相似文献   

2.
武宗灭佛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比较重要的事件,对于灭佛的原因众说纷纭,以往的分析过分地强调经济原因而忽视了道教的原因.实际上通过对唐朝一些反佛者的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以及佛教与儒教的冲突才是武宗灭佛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魏太武帝与周武帝灭佛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灭佛的成因、经过及结果的比较研究,找出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太武帝灭佛的主观动因主要是以强制手段改变太子的信仰,以利于北魏统治,但败告终,而周武帝灭佛则 经过精心策划,收效显。  相似文献   

4.
根据《魏书》记载,北魏立皇后时要举行一个奇特的仪式,这就是"铸金人"以占卜吉凶。占卜时所铸造的"金人"就是佛像。这一习俗开始于道武帝拓跋=时期,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后被废除,实际仅仅实行了两代。在北魏前期,这一习俗与佛教的兴衰相始终,是北魏崇信佛教在生活习俗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北魏太武灭佛原因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关于太武灭佛原因的两种观点及分析关于北魏太武灭佛的原因,史学界目前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佛道之争说。如侯外庐先生认为:“其发动太武毁佛则是土箸宗教对于外来宗教的联合进攻”。王仲荦先生也认为:灭佛是由于“搀入了佛道之争的因素”才发生的。二是经济原因说。如金家瑞同志在《北朝的  相似文献   

6.
5世纪后期,欧亚大陆丝路东段的商胡与僧侣、教团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北魏灭掉北凉后,丝路东段贸易中心从河西姑臧转移至平城,河西佛教僧团也一并移到平城,丝绸贸易和大兴佛事对物资的消耗是北魏迁都洛阳的重要经济因素。北魏迁都洛阳后,大批西域商胡来到洛阳从事丝绸贸易,而洛阳的北魏工商货殖之民与官僚权贵从繁荣的丝绸贸易中赚取了大量财富,他们随之将赚取的大量黄金珍宝等投入到兴造寺塔等奉佛活动中,使洛阳和中国北方佛教大盛。而西域商胡、北魏各界投入到奉佛活动的大量黄金等贵金属物资,与欧亚丝路西段拜占庭、波斯、嚈哒及粟特商胡间的战争和经济往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宣武帝"正始泛阶"以后,北魏在考课制度和选举制度两个方面将地方官与中央官相区别,中央散官与中央职事官相区别.产生这两个特点的背景是,王朝在设计官僚迁转模式时,要求地方官与中央散官互相"对流".在这种对流的背景下,北魏最终出现了"停年格"这一选举制度.王朝的政策对北魏后期的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加剧了人们对散官的歧视,二是进一步降低了地方官的待遇,并最终刺激了"重内轻外"观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吐蕃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发生过两次灭佛事件,其中后一次朗达玛灭佛,导致吐蕃境域"无佛"现象长达近一个世纪,给藏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最为深远的社会历史影响。本文认为,朗达玛时期之所以发生灭佛事件:佛教的过度发展是根本原因,经济问题是重要原因,政治问题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三武灭佛”看道教排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佛、道两教长期争斗。道教排斥佛教,一般从纲常伦理、夷夏之辨、王道政治三方面发难,并企图借帝王之手打压佛教。道教排佛是"三武灭佛"的诱因,而非根本原因。"三武灭佛"并不是宗教信仰纷争的结果,主要是佛教势力与专制皇权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势力强大的佛教与封建国家争夺土地、财富、人口等宝贵社会资源,危及到了封建统治。佛、道最终走向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