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历史成为一种记忆,当记忆被淡忘,历史文献片的作用就是,打开尘封在时间隧道深处的记忆,让历史从中走出来,生动鲜活地上演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展现给今天的观众,从而能给观众一个或者多个审视历史的角度,进而让观众形象地了解历史、获得感知。历史文献片,当然首先要重“史”,但是,在厚重广阔辽远的历史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史之“魂”。而如何去把握这史之“魂”,如何使史之“魂”在历史文献纪录片中放射出五彩缤纷的灵光,则是我们这些纪录片工作者所应当牢记不忘并孜孜以求的要务。2005年,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当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得学会说话。话谁不会说?但面对着冷冰冰的摄像机镜头,却要把话说得让每一个看你节目的观众心里都热乎乎的,感同身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仔细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现代化的媒介手段方便了受众,却给电视节目主持人出了不少难题。“咫尺天涯”还是“天涯咫尺”?坐在演播室里和观众说些什么话?怎样才能和观众说上贴心话?这个问题竟让我琢磨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3.
先请看一段报摘:“武汉市武昌区最近启动了一项‘城市记忆工程名录’的工程。起因是要‘大规模实施旧城改造,众多的历史老街区、老民居、老建筑、老字号等都面临着或拆或留的问题’。‘为了避免给后人认识城市历史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于是通过‘抢救性拍摄,建立老照片、录像档案,让武昌城市从此定格’”。  相似文献   

4.
严格地说,“老照片”这一题材与新闻的要求相悖,很难成为纸媒体的一个品种。但当今有不少媒体对老照片青睐有加,而且读者对老照片的阅读热情颇高。析其缘由,是老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符号,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并使人们在这种有价值的回味中,产生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或温馨的亲情回忆。这种为人们所需要的又具“现在时态”的“集体记忆”,使得老照片进入了“新闻”行列。  相似文献   

5.
黄斌 《声屏世界》2001,(4):53-53
总感到电视台与声讯台合作诱导观众拨打 168 xxxxx热线电话获利的做法不那么理直气壮,总为那些可爱的热心观众高高兴兴地当“冤大头”忿忿不平。道理很简单,按说中国电信推出声讯台高额收费电话的初衷应是为用户提供电话信息服务的,否则,打通此类电话不致于除了要交正常的通话费外,每分钟还要交纳0.8元或1元的信息费。可电视台与声讯台的合作,观众非但没有获取任何信息,反而为电视台反馈了各种信息,电视台不给观众付费,而要观众掏钱,岂有此理?兴许有人会说拨打热线是一个愿打一个愿“罚”,何况还有机会中大奖呢?既…  相似文献   

6.
直面“历史档案散失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项飞 《海南档案》2005,(3):23-25,29
就历史档案的广度而言,文字档案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人类的活动无比繁富,本当相应地形成十分丰润、厚实的历史记忆,但令人痛心的是战争、灾害、人为的破坏给历史档案带来的散失触目惊心,形成了令人遗憾的历史空白点,这种遗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11,(3):16-16
2010年春晚,刘谦让一只手穿过了玻璃桌面,至今人们仍对他的魔术赞叹不已,舞台上的《穿越》魔术需要互动才能让观众满意,让观众觉得"给力"。其实,现在企业面临信息化整合的难题时,让数据实现"穿越"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而这也和《穿越》魔术一样,要想让人们叫好,必须得有"互动"。  相似文献   

8.
用准纪录片的形式,让镜头自下而上对准老百姓,用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精神,去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遇到的和广为关心的实际问题,把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不加掩饰地呈现给观众,把生活本身原汁原味地还给观众,让老百姓成为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刘慧萍 《视听界》2006,(2):99-100
观照现在文艺演出的开场,大都离不开激昂的音乐、华彩的服饰、奔放的舞蹈,这样的开场固然给观众带来了感官的震颤,但由于形式的趋同、手法的单一、手段的限制,开场锣鼓真正能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太多。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衍进到第19个世纪的时候,摄影术的发明使人类有了第三只眼睛。这项发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观看生活、认识世界、书写历史的方式。然而并非每一张照片都是人类记忆的镜子,  相似文献   

11.
电影媒介具有“物质世界的还原”属性,即电影具有记录和提示我们周围世界的功能,是对现实反映的重要载体。“我和”系列电影通过集锦式的片段叙事结构展示多元化的个体记忆,刻画时代变迁中平凡而伟大的众多建设者和见证者,他们身处各地、性格迥然、经历各异,众多个体记忆的呈现拓宽了媒介记忆书写的维度;以场景深描构筑记忆之场,营造时代变迁的时空情境,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流金岁月,在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中体会历史发展;借助刻有民族烙印的仪式和重大媒介事件的再现,彰显时代变迁中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激发观众的集体自豪感和精神情感一体化认同,最终汇聚成家国一体的归属感。期冀以“我和”系列电影时代变迁的媒介记忆书写分析,回望历史征程、传承民族精神,感悟社会发展,并为我国电影的时代变迁媒介记忆呈现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先请看一段报摘:“武汉市武昌区最近启动了一项‘城市记忆工程名录’的工程。起因是要‘大规模实施旧城改造,众多的历史老街区、老民居、老建筑、老字号等都面临着或拆或留的问题’。‘为了避免给后人认识城市历史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于是通过‘抢救性拍摄,建立老照片、录像档案,让武昌城市从此定格’。”阅读至此,想必大家都不难明白,所谓的“城市记忆工程名录”,说白了就是给发展中的城市建一份原貌档案。其目的无非是给今后的怀旧留一点直观的念想,以便睹物(图)感怀,温故知新。据了解,全国的城市档案部门有很多都在做这件事。蛮好的一…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市,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化主题公园,为国家黄河旅游专线重点配套工程。那么,如何把千年的历史化瑰宝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清明上河图》这部古老的化精粹再次产生浓厚兴趣呢?我们决定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让主  相似文献   

14.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之一。陈列在策划的过程中,尝试建构起一种重新诠释历史与文化的展陈体系,在湖南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将"人"的主线一贯到底,而"民族大家庭"是其中介绍当今湖南人构成的重要环节。"民族大家庭"的视角将看起来零碎、片段化的社会事实串接起来,立足于博物馆藏品现状、拓展研究成果(如运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开展的湖南族群来源与构成研究等)及引入数字化遗产技术,使之重塑特殊的历史与多样性文化,并以线条化、网络化、视觉化、可互动的叙事方式传达给观众,希冀最大程度地反映真实的历史,从而引发人们对遗产、集体记忆与认同的共鸣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6月5日《天府早报》报道,电视节目的"座无虚席"竟是PS的。在某卫视的一档知名节目中,网民惊奇地发现现场观众是用电脑绘制出来的卡通人物,让人大跌眼镜。该节目导演则回应称,节目现场的观众其实已经坐满,而那些卡通人物的设计是节目组的一大创意,"这个创意是全世界开先河的,是想营造出一个‘万人体育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黄金周期间,中国银幕的4/5让给了一部好莱坞影片,首先当然因为观众爱看,而院线无底线地为市场让步的过于急功近利行为,并不只是市场的责任,更不是好莱坞电影的过错  相似文献   

17.
黄艳 《档案时空》2013,(4):27-28
"把尘封的往事打开,让历史复制给现在,把现在美好的记忆,真实地保存给未来,把历史的窗户打开,让灿烂的阳光进来,把辉煌的过去照亮,让鲜花盛开在兰台。"在道德讲堂"唱一首歌"的环节里,岳阳市档案局干部职工满怀激情豪迈地唱响了这首以全体档案人真实写照谱就的——《兰台之歌》。  相似文献   

18.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宽泛地把它认为是重演或再现。我们可以给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现时的一切再现历史,营造过去时空,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强烈历史气息的一种创作手法。这里利用现时的一切包括利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扮演等。真实再现也可称为搬演。  相似文献   

19.
上海电视台每星期日晚上的《大舞台》节目,是文艺百花园里的一个窗口,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假日的欢笑。面对荧屏上的大舞台,观众自然就又与节目主持人小辰(陈佩英)见面了。当她手执话筒,登上电视现场直播的舞台,“亲爱的观众,你们好!”这清亮而熟悉的声音,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大舞台》在前年四月拉开序幕,经历了两个春秋。一百多期节目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观众逐渐与节目主持人结下了友谊。他们将小辰当作欢乐家庭中的一员,生活中忠实的朋友。广大观众爱看《大舞台》节目,为小辰主持节目而喝彩。小辰从小爱好文艺,在学生时代学过芭蕾舞。1964年她高中毕业,考进上海电视台当播音员,已有二十二年历史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她怀着一颗钟爱电视事业的心,带着“当好电视观众的忠实朋友”的心愿与追求,在电视屏幕上不断与观众见面。这种崇高而朴实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实现了。怎样给电视观众提供美好的艺术欣赏?小辰心中想的是电视观众。多年来,她和编导一起,在电视节目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上作了努力。由她主持的数百次电视节目,事先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电视新闻报道"声画并茂"的纪实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报道各种手段满足受众"纪实性"的需求,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则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求,一段恰当的同期声在给观众提供更多信息量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强电视新闻中丰富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还形成了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同期声的价值和作用,合理的运用同期声,有利于映射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反映电视新闻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创作的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