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相似文献   

3.
或许,今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编辑!当我渐渐地长大,开始认真地思索今后的方向。这个梦想穿越迷蒙的雾障,愈加真切地凸现在面前。 很小的时候,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父母忙于上班,只好把我反锁在家里,几本小人书伴我度过了孤独的幼年。没有玩伴嬉闹,我只好从书中寻  相似文献   

4.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相似文献   

5.
65537的问候     
买了一本保罗·乔尔达诺的书《质数的孤独》,一个不认识的意大利作家。我是个孤独爱好者,抗拒不了几乎所有以“孤独”为名的书。  相似文献   

6.
寂寞档案     
林传祥 《中国档案》2005,(11):23-23
有时我在想,躺在偌大库房里的成百上万的档案是寂寞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没有人知晓,也没有人去理会,只有被誉为“守护神”的人在那里长年“陪伴”。尽管偶尔也会得到“上帝”某种特别的“眷顾”,但寂寞始终缠绕左右,孤独是永远的。档案与生俱来走的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10,(39):49-49
“别说那些关于孤独的陈词滥调,之于我这种人,孤独是一种胜利,这是场人生战役。像我一样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必须独处,让自己重新充电。整日生活在聚光灯前面,是无法创作的,所以我赞成每个人都该有独立生活。将别人当成依靠,对像我这种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Valentino Garavani  相似文献   

8.
沈华萌 《大观周刊》2012,(23):124-125
孤独是一种痛苦和抑郁的感受,是一种对环境不适的病态的心理现象。造成孤独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个体的自卑而筑起“围城”进行自我封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独的心理。因此,可以这么说,自卑犹如孤独的孪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孤独的阴霾。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孤独与自卑的心理状态,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本文试就“儿童由于自卑而造成的孤独心理的危害,主要特点和外在表现,帮助儿童战胜自卑、走出孤独的方法”等几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完美生活     
王晓丽 《视听界》2006,(6):112-112
青春的岁月我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是我的完美生活是你的完美生活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胸中那灿烂的情感我多想告诉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这是许巍的《完美生活》,略带沙哑的轻摇滚。平静与淡然之中,蕴藏着几分激情,欲说还休。发排完这一期《视听界》,这歌就萦绕在我的耳畔。感觉,“完美生活”的意味,正是办刊一年下来的心境。“非典”时期,我被派到《视听界》工作,一晃,快4年了。其间,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10.
唐丹 《新闻传播》2009,(8):126-126
“电视机前虽然有着庞大的观众群在关注我的节目,但我却只能独自面对镜头,看不到任何一个人,这使我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是的,孤独,是我主持电视新闻时最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个飘雨的夜晚,我独自走在街上,享受着丝丝小雨带给大地的凉爽。原本怕黑的我,现在早已习惯一个人走夜路了。因为我并不孤独,我总觉得有人在陪伴着我一起往前走,为我加油、鼓劲,那就是我的听众——成千上万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成功快乐幸福也好,失败伤悲痛苦也罢,总是那样不轻易地悄悄流走,唯有我喜欢的那些书籍永远在心房的一角塞得满满的,充实的心房,让我远离孤独空虚.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我却已经度过两次。我的第一次童年,是在呆看着教室窗外的云、翻找着院子角落的虫和对抗着大人世界的许多规矩里度过的;陪伴我的是一个小孩的孤独和想象。我的第二次童年,是在我自己的小  相似文献   

14.
老堡子一瞥     
记得那些年 ,我每年坐长途汽车 ,回老家探亲。每当车子驶离高楼栉比、烟笼雾锁的兰州市区 ,顿觉视界清晰 ,心境坦荡。而到了漫长的华家岭上 ,有时竟会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的凄凉、孤独。那时的312国道 ,好长一段在华家岭山脊高处。坐车里时而瞥见一座峁顶山咀上的老堡子。我禁不住要给生在城里的旅伴提示一下 ,看 ,那就是堡子 ,不知什么朝代的老堡子。同行者漠然望去 ,无动于衷。我便体味到精神上某一隅的孤独。幼年的我 ,曾经以为堡子是我故乡的独特景观。在陇东的梁峁沟壑间漫行 ,到处都会遇见取名“堡子”的村落 ,什么上堡子村下堡子…  相似文献   

15.
黄梓芳 《东南传播》2022,(4):97-100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为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媒介技术对“孤独”这一心理问题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存在主义心理学对“孤独”的解构——“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从这三个层次分别探析新媒介技术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人的这种孤独对社会的影响,呼吁当今时代的人们不要过度依赖媒介技术,要做技术的主人,恢复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玩一种游戏,叫做“一二三,木头人”,非常怕做那个“木头人”,单单站在花园一头,背对着小朋友。唯独在喊出“一二三”时,回过头去快快看他们一次,继续转身,向着花园深浓的青涩秘密,不知所以。心里忐忑,闭上眼睛,害怕哪个调皮的小孩,突然在我还没来得及回头的瞬间,已经逼到身后,扑上来包围我。直到游戏结束,还惶惶然。后来明白,那种惶然不过是年少时对孤独的最初体悟,不愿意背对人群,于是多年后记住的也唯有孤独,而忽略了裹杂在时光中的喧哗。  相似文献   

17.
舞步     
关于舞的记忆开始于16岁,那时候的我疯狂地谜恋芭蕾。每次看完演出,我都是那样蹦跳旋转地一路飘回家,路灯下的树,梦幻般明亮的花店,这样的那样的、孤独的相拥的人.在我跟前疾驰而过。  相似文献   

18.
人是语言的动物,在当代则更进一步,人活在网上——这个判断似乎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状态。网络聊天是网上生活实情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在这个状态中我既充实又孤独,我似乎是在独处,但同时却与整个世界交流。真的是与整个世界吗?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在安徽淮北插队,孤独无援地蹉跎岁月,生活单调而又无奈.深知我喜欢文学的姚晓松舅父,给我寄来了孙犁的 <文艺学习>.在那个书荒年代,读书是一种奢望,因此,当拿到<文艺学习>时,我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反复阅读,有些内容还能背出来.  相似文献   

20.
记得1964年我进入设计院档案室工作不久,在办公室看到一份类似内部文件的《档案工作》杂志,说的是档案工作的事,读后感到十分亲切,视野开阔了,档案人员闭塞的孤独感觉没有了。可是没有多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期刊停了,我又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档案工作的春天来到了!在档案工作恢复整顿中上海市档案学会成立了,我被吸收为上海市档案学会会员。1982年市档案学会举办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我根据十多年来自己档案工作实践的体会和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写了《科技档案与生产力》的文章,居然被学会选中了在大会交流。接着在档案学会会刊《档案学研究》1982年第1期上发表。1985年上海市档案局和上海市档案学会合办的《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