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孙 《兰台内外》2012,(4):16-17
近日,由孙瑜执导、赵丹主演,号称“新中国首部禁片”的电影《武训传》在沉寂了60多年后,开始发行正版DVD。《武祖传》之重见天日,重新被人提起,不妨视为我们回归正常生活努力的一部分。(一)晚清乞丐武训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去世半个多世纪之后,却遭到一场挫骨扬灰之灾。1966年夏天,山东冠县的红卫兵们拿着铁锤,高喊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砸开了这位“义丐”的坟墓,挑出残存的尸骨,放火烧了。  相似文献   

2.
温雅彬 《东南传播》2010,(11):90-91
电影《武训传》以及对于《武训传》的批判在中国电影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其处于中国电影传播史中的一个特定的过渡时期,因此也带有许多明显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电影史,乃至政治思想运动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媒介权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批判《武训传》的过程中,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媒介权力效用的发挥,以期透视媒介在整个批判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在毛泽东主持下,曾批判了电影《武训传》。十年浩劫结束后,在一定程度上武训及《武训传》似乎得到了平反,包括当年受牵连的导演、演员也都扬眉吐气。但对于“武训”这个人究竟应怎么看,似乎并未了结。请看去年12月29日《解放日报》所刊连载《毛泽东这样学习历  相似文献   

4.
195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讨论》严厉批判电影《武训传》,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武训的思想和行为,给当时正为武训和《武训传》叫好的思想文化界当头一棒。不久,知情人传出信息:这篇社论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  相似文献   

5.
1943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北温泉育才学校任教。他每年都要在重庆发起“武训诞生纪念会”.请社会名流讲演,邀艺人献艺,大力宣扬“武训精神”。1945年是武训诞生107周年,纪念会上中华教育电影制片著名导演孙瑜发表了讲话,陶行知请求孙瑜拍一部关于武训的传记片,古道热肠的孙瑜当场应允了请求,开始构思《武训传》剧本。不久,孙瑜应邀赴美参加编辑宣传中国抗战的纪录片,直到1947年才回国,归途中孙瑜下定决心要拍摄完成《武训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十七年"(1949-1966)时期的电影创作中,身体是一个别有意味的表现方式。影片《宋景诗》的诞生与《武训传》受到批判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规避《武训传》所出现的影片政治误读危机,《宋景诗》创作者以精心的手法对身体进行了革命化呈现,这种呈现不仅使影片意味深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十七年"中国电影明星身体塑造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实施的历次改造中的第一次。本文结合《武训传》批判过程中的具体历史史实,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境与革命形势,进行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8.
肖文 《兰台世界》2007,(1S):62-63
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指出:“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杨文军 《今传媒》2016,(10):109-111
现实主义理论诞生在19世纪的英、法等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则诞生于二战后的意大利。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则是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本文从现实主义的相关理论、意大利与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出现此电影流派的历史环境以及“第六代”作品的本体角度,对整个“第六代”作品从新现实主义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热炒热看     
《月蚀》:一部纯粹的艺术电影,据说这部电影“已成为中国新电影运动的标志”。既然是艺术电影,就不免有  相似文献   

11.
《电影传奇》的工作室里,有一间大屋子摆着工作台和设备,满地摞着箱子盒子,有的地方几乎下不去脚。崔永元踮着脚迈到这边墙根儿打开一提箱,拎出一台摄影机,插上胶片盒:“这是我最近买的老摄影机,德国产的,现在都没人会用了。”到对面墙根儿,指着一个方铁发盒子:“这是《武训传》一套35毫米拷贝,民间收的,哪天我弄场放映。”  相似文献   

12.
田锦霞 《青年记者》2016,(30):68-69
领袖人物是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此类纪录电影在中国纪录电影创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被称为中国电影“专家奖”的金鸡奖中最佳纪录片的总体获奖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及《走近毛泽东》5部影片均为领袖人物题材,占获奖总数(共计26部)的近20%.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无疑是我国纪录电影中的优秀之作,领袖人物纪录电影在我国纪录电影创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试图分四个阶段对新中国领袖人物纪录电影的创作演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曹三省  李璐 《传媒》2016,(4):16-18
在2015年内,“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横空出世,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碰撞与融合,在“互联网+”的旗帜之下,也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创新效应,“互联网+电影”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这场大浪潮中的一道独特景观.人们把2014年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小时代》《老男孩》《后会无期》等电影的高票房,刷新了大家对传统电影票房的认识,这些带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品牌,让中国的电影产业格局骤变.对于电影产业格局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正反声音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和基因促进了中国电影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一方面,在电影的形式上,“互联网+电影”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电影形态,如微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新媒体电影等,它们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手段;另一方面,在电影的宣传营销层面,“互联网+电影”开辟了全新的宣传营销方式,如众筹、在线售票、网络营销、多屏互动等.反观传统电影形式缺乏创新,仍以内容为王,缺少对于大数据、“粉丝”经济、IP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今,互联网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宣传、发行、融资、创意、营销各个环节之中,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一轮的革命性创新与改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数字     
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评选开始5月20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举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十一届)评选工作的通知》。通知说,原“中国电影华表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中国电影童牛奖”整改后总称为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依据整改后《华表奖评选章程》,第十一届电影华表奖评选范围为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摄制并已公映或2002  相似文献   

15.
刘晗  姚娟 《青年记者》2016,(14):72-73
“电影就是一个梦”,道出了很多电影人一生痴迷电影的缘由,中国第四代导演即如此.他们从电影的百废待兴中走来,承载着青春被阻隔的伤痛,却依然饱含着深情.他们的作品略带感伤的记忆,渗透着历史的悲怆和人性的复苏,以电影专业的艺术表现手法实践着新中国第一代影人电影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心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影坛上最著名的“英俊小生”,是广大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演员,是无数少男少女们最拥戴和痴迷的“青春偶像”;1962年被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得主,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当选为文化部评选出的126名“中华影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影视先锋     
《大观周刊》2006,(41):12-13
《墨攻》一部真正的“亚洲电影”!逃出一片生天 FOX新剧集《越狱》第二季,《新结婚时代》,网络游戏将成人实名验证《神泣》,《家家有本经》每日引爆眼球,德国奢侈品牌ESCAD 单品卖出15万元天价,“七彩云南 魅力中国央视元旦晚会”主创进昆筹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指出:"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亳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中国大地顿时响起一声旱地惊雷,一场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开始狂风骤雨般席卷中国的文化界,而首当其冲的当属电影<武训传>的导演孙瑜.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中国电影史》以编年体勾勒了新世纪以来22年中国电影史。《新世纪中国电影史》以“断代整体观”“打通史论评整体观”的“双重视角”,努力打通着“微观史”与“宏观史”的壁垒,呈现为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可能。《新世纪中国电影史》为“开放的电影史”写作留出了足够的“接着写”空间,为“重写电影史”做出了一家之言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