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引言  笔者在做带电棒吸引铜屑的实验中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特别是,一般认为,铜屑是导体,不可能被带电棒吸住。但实验结果却证实,在一定条件下,铜屑确确实实能被带电棒长时间吸住。  2 实验现象与解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棒带电,然后用带电棒接近铜屑,铜屑在带电棒(设其带正电)激发的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两端出现等值异号的感应电荷(上负下正),它们都将受到电场力,因上边场强于下边,合力向上,因而铜屑被吸向带电棒。当铜屑与带电棒接触时,笔者发现以下三种实验现象。2.1 当带电棒立刻接近…  相似文献   

2.
一.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 《自然》第六册《摩擦起电》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获取有关摩擦起电的知识。这就要求实验现象一定要明显,特别是两种电荷互相接近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行互相接近)的现象更要明显。然而,按教材中介绍的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等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效果不好。如遇阴雨天,空气潮湿,效果更差。采用下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得到补足。  相似文献   

3.
光电效应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中的一个重、难点。做好此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光的量子性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用品8~15W医用紫外杀菌灯管一支、锌板一块、静电计两个、铜网、丝绸、有机玻璃棒、毛皮、橡胶棒、普通玻璃一块,支架、导线等。方法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静电计锌板有机玻璃棒紫外光源操作方法一、在不给锌板带电的情况下:1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放置在光源和锌板之间,(由于静电感应的原因)静电计的指针会张开一个角度,用手触摸一下静电计的金属导杆…  相似文献   

4.
静电实验,是中小学常做的演示实验。但该实验却容易失败,特别是在夏季的教室,即便是实验前将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都保证干燥、干净,却也不易成功。究其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空气潮湿,电荷在通过验电器上的金属杆时已跑掉,使电荷到不了箔片或到达的很少,导致实验不能成功或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实验的计时装置有许多种,如秒表、电动秒表、节拍器、打点器以及数字计时器等.本文所介绍的粉末图形计时,其装置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用于一些落体实验,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粉末图形计时的原理是:绝缘体粉末经摩擦后带上电,它就跟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吸,残留在其表面上,形成特定的图形.不同的绝缘体经摩擦后所带的电荷种类不尽相同,硫磺粉经摩擦后带负电,就同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如果在金属板上撤一层硫磺粉,并接通50Hz交流电,用手指把粉末由左向右摩擦滑过,使硫磺粉带负电后,就在50Hz交流  相似文献   

6.
绝缘旋转台     
绝缘旋转台青浦县实验中学黄家峰在中学物理课本中——无论新、旧教材,均有一个传统的静电学实验,就是验证:“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方法是将经过摩擦带电的橡胶棒或玻璃棒悬挂起来,再用另一支带电棒与其靠近,悬挂棒即会在静电力作用下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7.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是一个重要的电学规律 ,在教学中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解释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的原因众所周知 ,任何物体里都有电荷 ,在一般情况下 ,物体中的正、负电量相等 ,效应相抵消 ,对外不显电性 ,即不带电 ,当我们通过摩擦等手段使物体中的正、负电总量不相等时 ,物体便处于带电状态 ,正电总量超过负电总量时 ,物体带正电 ,反之 ,则带负电。任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利用这个性质可判断出物体是否带电 ,那么 ,如何认识带电体的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8.
摩擦起电演示器黄玺琨(吉林省舒兰市一中132600)在验证初中物理课中囫擦起电这一内容的结论时,习惯的做法是用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或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这种演示方法受季节或天气的影响,效果不理想、可见度小.笔者自制的磨擦起电演示器,材料易...  相似文献   

9.
静电力的演示,通常需要使用玻璃棒和丝绸,硬橡胶棒和毛皮,或者感应起电机等仪器,以便使带电物体具有很高的电势,不下几万伏的高电势。 正是因为这样,很难用一般的直流电源来演示静电力。一般的直流电源只能使物体带电至几十到几百伏特的电势,在其周围空间形成的电场强度太小,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静电力现象。 由于以上的原因,长期以来,学生总是对静电和电流两者无法进行内在的沟通,似乎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的偶极子的正电重心和负电重心不重合,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水分子会发生取向和变形,使原有的极性更加增大.这样,当我们把带电体靠近水流边缘时,水流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移.这种现象对于非极性分子却作用甚微.一般做水分子的极性实验时,都采用把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或塑料棒接近水流,观察水流方问所发生的变化.若将物理仪器中的感应起电机应用于这个化学实验,效果却比用塑料棒更佳.  相似文献   

11.
枕形导体的空腔结构使它可以代替金属笼或金属圆筒,做静电屏蔽实验。它还可以很方便地演示孤立导体的净电荷只分布于外表面。以下四个实验是上课时实际用到的,效果很好。①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由于静电感应,箔片会带上负电荷,负电荷互相排斥而使箔片张开。此时用一个枕形导体罩住验电器的金属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中关于光电效应演示实验是这样描述的 :把一块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在灵敏验电器上 ,用弧光灯照锌板 ,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 ,表示锌板带了电 ,进一步的检查知道锌板带的是正电。从而说明在弧光灯的照射下 ,锌板中有一部分自由电子从表面飞了出去 ,锌板缺少了电子 ,于是带正电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图 2实际做实验时发现 :该实验要求验电器的灵敏度较高 ,若用普通的验电器金箔几乎不张开 ,实验效果较差 ,现象很不明显。本文介绍以下两种改进的方案 ,仅供参考。  方案一 :实验前先让锌板带负电 (可通过导体将用毛皮…  相似文献   

13.
静电实验中所使用的静电仪器一般是在高电压(10~4V数量级)、微电量(10~(-6)C数量级)的状况下进行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压、量小、分布表面”。比如,中学静电实验中最常用的高压静电源——感应起电机,以起电圆盘直径24cm的为例,在温度≤4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电压可达4—6万伏左右,而电量仅约有6×10~(-6)C。用石英玻璃棒、橡胶棒分别与丝绸和毛皮摩擦(按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正确的方法)也可产生上千伏的电势,其电量的库仑值只有10~(-9)—10~(-7)数量级。由于静电实验具有上述特点,因此,“绝缘”、“环境条件”、“实验装置与方法”是静电实验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玻璃棒——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虽无资料对它赞赏和描述,不过它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充当搅拌棒 在实验中,要使固体较快地溶解或几种液体充分的混合,常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便能达到目的。例如,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干净的烧坏中,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迅速充分的溶解,再移液、定容即可。 二、充当引流棒 实验中,要将液体转移,玻璃捧是最好的引流  相似文献   

15.
感应起电机巳普及全国中小学,可在静电教学中用来获得大量电荷和高电压,能做很多静电演示实验,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加任何电源和附件,只要顺时针方向摇动起电机就能在演示实验中达到其应有效应。但感应起电机并不是经常要用的仪器,一年中只用几次,由于长期存放在橱内,起电机玻璃圆盘上的铝粉箔片上的少量电荷因存放时间长而消失,当教学急需用时常常起不了电。据说明书介绍:“可用胶棒或玻棒摩擦后让圆盘带电?然后摇动起电机即可起电。”这样要花很多时间去摩擦胶棒或玻棒,让玻璃圆盘带足一定的电荷后才能  相似文献   

16.
一、跳球实验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如用丝绸摩擦后的有机玻璃棒能吸引纸屑。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更加生动的静电吸引现象,我们设计了跳球实验。 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削制直径约20毫米的圆球(将乒乓球磨薄也可),外面粘石墨粉。将球放在两块金属板间(金属板固定在透明有机玻璃盒中)相距约45毫米,如图1.将两板分别接到韦氏感应起电机的两极上。摇动起电机,便可看到圆球在两极板间上下跳动,同时还可听到撞击极板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两个不带电的不同材料的物体互相摩擦时,分别产生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用电子论很容易解释.但用实验来证实这个现象,并不容易.验证“异种”还好办,只要做到绝缘良好就成.但验证“等量”却较为难办.我们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成功,今介绍如下供参考根据这个实验的特点,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仪器绝缘应特别良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不得有电荷流失.2.电荷散布面积不宜过大.物体上带的电荷不要太多,否则容易发生放电.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不仅因其聪明并具有超人的记忆力,他之所以成为无线电的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的老师教给了他如何推理、分类和分析所占有的材料,如何动脑思考.激发学生思考,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着重谈一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去思考.1.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首先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要引发思维就得恰到好处的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思考,以求得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摩擦起电的原因这节课时,根据前一节所讲的内容,就可以这样设置疑问:“用毛皮摩擦铁棒能否起电?”学生很难作出正确回答.然后用毛皮分别摩擦一端带有绝缘体和不带绝缘体的铁棒,结果前者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此铁棒带电荷,后者不能吸碎纸屑,说明此铁棒不带电荷.铁棒又能带电又不能带电,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感到困惑,从而产生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设疑合理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促使学生上课精力集中,渴望解决疑难问题.2.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先有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升华是理性认识,这是一个认识的飞跃,要想促进这个飞跃,必须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根据物理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摩擦起电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如果不加以充分注意,可能在课堂演示时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经验得知,做好这一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摩擦起电实验的选材摩擦起电,必须使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物体(至少有一个是绝缘材料).由于物质不同,电子逸出功的大小就不相同.当两个物体紧密接触或摩擦时,有一部分电子会由逸出功较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较大的物体上去.于是,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  相似文献   

20.
本仪器不仅能完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同时还能演示匀强电场电力线的分布情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气体的导电性等实验,并可兼作起电盘使用.达到具有一机多用,装拆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目的.二、仪器结构本仪器的结构与传统产品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由两块置于底座1上的带有机玻璃棒柄2的圆铝板3,一件带有玻璃棒柄的介质板5(由有机璃玻板制成),附一件穿有均匀丝线的电力线板6和一个穿有500mm细线的感应球7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