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川平原地下水循环及其可更新能力评价的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2000年丰水期和2001年枯水期银川平原地下水、河水的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特点.研究结果发现,银川平原中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具有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中地下水为当地雨水补给.冲洪积和河湖积平原中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黄河灌溉水,潜水受到蒸发作用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沿地下水流方向,潜水蒸发作用逐渐增强;承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承压水地下水水位漏斗区中,承压水δ180和3H浓度较高的现象反映有潜水向承压水的越流排泄.银川平原中浅层地下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其更新时间为30年;14C的证据表明该区承压水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地下水,其年龄大于2000年.潜水的更新能力明显大于深层承压水.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资源计算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黄河水资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黄河在其下游河段(花园口-人海口)河床淤积而形成地上悬河,黄河水侧渗补给已成为该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面积为29 313km2,赋存着潜水、微承压水(浅层含水层系统)和承压水(深层含水层系统).含水层垂直向上概化为3层:浅层潜水和微承压含水层组、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及两含水层之间20m~30m厚的弱透水层.计算域边界除梁山一长清一带、徒骇河上游及郑州西南侧为补给边界,其余均为排泄边界.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应用FEFLOW有限元软件求解.运用识别和验证后的模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年份地下水补给量和可开采资源量.研究区50%和75%降水保证率年份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分别为62.51×108 m3和54.88×108 m3,可开采资源量为44.82×108 m3和39.20×108m3.将研究区分成18个子区进行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其中12个区尚有开采潜力,1个区采补基本平衡,5个区开采潜力不足.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康  娄华君  程传周 《资源科学》2011,33(6):1089-1098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区高原内陆湖泊湿地,地下水是其重要水源之一。本文以遗鸥湿地所在的泊江海子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层岩性、含水系统及富水性、地下水流场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并计算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均衡。结果表明:泊江海子流域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严格受闭流盆地地形条件控制;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地下水主要受区域地形及水文系统控制;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两者约占总补给量的85%,而潜水蒸发和人工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约占整个系统排泄量的89%,1996年-2005年,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总的年均补给量为6358.9×104m3/a,总排泄量为7418.2×104m3/a,地下水均衡差为-1059.3×104m3/a;桃-阿海子接受的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42.5×104m3/a,占桃-阿海子湖泊总补给量的22%,是桃-阿海子湖泊的一个重要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4.
东大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长军 《资源科学》2004,26(2):80-87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山区面积占23%、岗地55%、平原22%,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拥有地下水可采资源101.3m3,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南阳市东大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超采地下水严重,已出现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并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文在分析现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量基础,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中的浅层、深层地下水总量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做出了总体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然后按照满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的先后顺序,又做了专门性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浅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4 个区4 个点,按人畜用水可规划为5 个区,按农业灌溉可规划为5 个区4 个点;对深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5 个区,除人畜用水外,深层地下水不得随意动用。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应采用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对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处,应采取回灌措施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德州市降水量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州地区1990-2005年的降水数据资料和地下水数据资料分析发现:德州地区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水位随降水量的变化升降.枯水年份和丰水年份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全年变化趋势不同,丰水年份浅层地下水水位全年保持上升趋势,枯水年份则相反,枯水年在汛期过后的下半年浅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主要是因为枯水年当地生产和生活用水更依赖地下水.而气候持续干旱和降水量偏少是造成德州市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逐年发展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是地表水经由含水层的补给源进入地层并储存于其中形成的.地下水是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当非地下水原有的物质渗入地下水后就有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清除、治理及修复十分困难,不但经济投入大,技术上也有难度,而且时间周期长.同时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m3,其中地表水水资源量为19100亿m3,占总水资源的2/3,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 840亿m3,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7.
大青山南坡呼和浩特段是土默川平原地下水含水层的径流区和补给区,同时该区域也是国家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区域地质环境的优劣,对呼和浩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大青山南坡呼和浩特段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住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δ^18 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δ^1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一般是指通过水循环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并且易于为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是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中重要的输入因子,对其同位素组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流域水体间的水力联系,还可反映流域综合自然地理及气象气候信息;结合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组分变化,可以确定降水入渗及产汇流过程、地下水补给及更新能力,进而为完整的水循环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结合水文气象观测,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2004年~2005年月降水以及曹坪西沟实验流域次降水环境同位素组分雨量效应、高程效应、季节变化、δD与δ18O间的关系等,并对不同时空尺度上大气降水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份及雨季前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不同且经历蒸发过程差异较大;同时发现大气降水线中斜率与氘盈余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9.74×S-d=69.3,即虽然不同年份大气降水线存在差异,但两者存在相对稳定的线性关系,该关系可能与水汽来源之外的某种固定的综合自然地理特征有关,也为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以农科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达到基本理论适度、够用原则,解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有机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突破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黄长浩 《科教文汇》2011,(21):168-169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媒体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定位及巧用,从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最后阐述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