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预测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预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在我国,把预测作为一门专门科学和专项工作,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件大事。随着管理科学的引入和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预测科学也发展起来。1983年,在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组织下,国家科委、计委、经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动员了国内4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通力合作,经过两年多时间完成了“2000年的中国”研究。这是个多层次、跨学科、跨部门的庞大而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研究和预测研究。除总报告外,还有2000年中国人口与就业以及2000年中国经济、能源、消费、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并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这就对宏观经济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决策必然要求科学预测的支持。科学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我国最高经济决策部门十分重视经济预测和经济信息工作。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重  相似文献   

3.
“经济预测在中国的进展”一书,由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编写,高级经济师王潼主编,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经济预测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融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技术为一体,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期发布经济预测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同时,经济预测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研究会拟定于1983年11月底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预测理论与技术方法》学术讨论会。交流预测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运用于实践的研究成果;交流为公元二○○○年的国家、地区或部门的发展战略服务的预测案例的研究经验和体会。推动我国基础未来研究和应用未来研究的发展,提高预测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预测,存在于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之中。“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测。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建立在气象预测的基础上的。至于日常生活中的预计、推测等,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把预测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建立起一套理论(预测分析)和总结出各种实用方法(预测技术),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它的发展在国外非常迅速。由于预测科学广泛地运用于经济、科技、贸易、管理等各个领域,所以许多国家几乎是集中了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及大批人材,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来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国内外有关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作了预测。如美国“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预测:到200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3800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最新完成的分析预测指出:中国的经济实力在2000年和2020年,人均GNP分别为763美元(1980年价格)和1724美元。到2050年,人均GNP可望达到3800美元。我们通过分析近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今后可能的发展速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超  陈甲斌  唐宇  张艳飞 《资源科学》2015,37(5):1038-1046
基于详实的历史数据和合理的预测模型,科学预测中国锡金属消费趋势,对于国家锡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影响锡金属消费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产业政策以及微观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选取了GDP、空调产量、罐头产量、汽车产量和彩色电视机产量等5个关联度>75%的线性因子支撑BP神经网络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得出2002-2013年我国锡消费量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0.78%,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3.33%,对中长期而言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参考情景下到2020年、2025年及2030年中国锡金属消费需求量分别为26.59万t、29.63万t及31.65万t。  相似文献   

8.
张峰 《预测》1996,15(6):1-5
1996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预测及1997年初步展望张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996年是执行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各地区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国民经济总需求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其中消费需求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9.
微观经济(此文特指企业生产经营)和宏观经济(指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近两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企业萧条,甚至破产倒闭。近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情况开始复苏,也使一些企业开始有所回升。战争会刺激军火工业的发展;能源供应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些企业的经济情况。因此,国外的预测资料中,也出现过用宏观经济情况来预测微观经济的实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整个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微观经济发展情况受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和影响就更加明显。在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每个企业,虽然有它本身活动的自主权,但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国预测研究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丰  陈玉祥 《预测》1991,10(2):1-6
1 80年代我国预测科学的发展历程预测科学在我国是伴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管理科学在我国传播、应用和发展的先头分支学科之一。自1979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一方面,原来的国家计划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经济规  相似文献   

11.
唐厚平  朱月凤 《预测》1999,18(4):17-20,33
1“十五”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1.1建模基础及模型结构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初见端倪,经济运行机制也已由主要靠计划管理转变为主要靠投资推动和需求拉动。因此,我们在进行江苏省“十五”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分析时,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王文乐 《预测》1993,12(6):37-40,44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是国家的主要的财政收入。社会主义税收的职能是:“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国家必须运用税收杠杆,配合其它经济杠杆,来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调节经济,实行间接管理,达到宏观经济决策的要求,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税收是国家直接掌握的分配杠杆,其首要任务在于筹集资金,满足国家行使职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税收也不断增加。我国的工商各税的征收对象,包括了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方面,从1985年至1992年,我国工商税收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新一轮“预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轮“预测”计划英国科技实力、特别是科技生产力转换水平自二战后持续衰退 ,居美、日、德、法之后。至80年代中期 ,政府在广泛调查后指出 ,是因为“长期只重视基础科研而忽视工程技术等应用科研 ,从而形成科学、工程与技术(SET)与企业界的脱节”而造成的。为此 ,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 1 993年 5月 ,当时的梅杰政府颁布了名为《实现我们的潜能———科学、工程与技术战略》的政府科技白皮书 ,明确提出以实施“技术预测”计划来进一步密切SET与企业界的有机互动关系 ,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翌年 ,该计划正式启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是推动中国继续发展的助燃剂,与此同时不完善的能源结构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中高品质新型能源开发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能源部门在未来的二十年或三十年间将面临需求增加、人口膨胀、环境制约和挑战等因素,相应的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将有重大调整。对能源的供给与需求进行科学准确地预测,不仅能有效制定未来我国几十年间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而且就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GM(1,1)预测方法,通过未来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预测结果,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总量缺口进行对比分析,给今后绘制出合理的能源蓝图提供充裕的实际依据。影响我国能源供需的因素有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国家投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变化及老龄化,因此在改善能源供需结构的同时,应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强能源政策保障,同时推动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等。最后在充分掌握能源供需状况的预测基础后,对我国未来几十年的能源供需、新能源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领导部门、企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预测科学对发展技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运用预测科学来指导经济建设。我国医药部门也开始搞了些调研、预测工作。如北京市医药公司,结合生产销售搞了一些市场调研、预测、也收到了一定效果。(见本刊创刊号第23页一编,者)又如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结合我国医疗需要,在调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材培养教育现况的基础上对今后三年内需要增加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的人数作了预测。他们根据调查  相似文献   

16.
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经济研究课题。正确地认识和判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科学确定适当的调控力度,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依据。 1 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的难点观察我国主要三十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季度统计数据可见,有些经济指标呈年内逐季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恢复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系统分析和预测了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预计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速将呈波浪形下降趋势。基于投入产出技术、计量经济学、景气分析法、专家分析法、情景分析等,为预测国内生产总值(GDP)构建了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在对2021年中国全年经济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对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将基本恢复正常,全年增速为5.5%左右。文章基于经济形势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科学有序防疫,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进一步提振消费,科学灵活实现"双碳"目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风电产业装机容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相关主体缺乏对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准确预测,导致一系列无序发展问题,因此运用GM(1,1)灰色系统模型对我国未来风电装机容量进行了科学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未来几年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至2015年将达到3亿9258万kW,本文根据预测结果并结合实际对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骆亮  胡乔  尚毛毛 《大众科技》2021,23(2):17-19
目的:分析广西区内外大数据技术支撑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工作现状,研究广西在这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部门提出提升广西经济监测预测能力的建议.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当前国家层面和各地方大数据支撑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情况,总结了广西利用大数据开展经济分析取得成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果:经研究,发现我国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仍处于探索阶段,广西也开发建设了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系统,并在大数据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短板.结论:要加快完善共享机制和指标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运维支撑,提升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局提供的1980年~2016年的国民总收入年度数据,分别构建了Holt指数平滑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最近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结果显示ARIMA时间序列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可以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