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与机构的调查和研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在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机制建设、质量保证及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体系、制度建设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以规范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途径,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引进了先进的经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应如何发展,需要重新思索和考量,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地域分布不均衡,且集中在本科层次;合作伙伴来自诸多不同国家;合作办学的主体多元化;合作办学的学科门类齐全。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缘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实力因素、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在培养国际型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开展文化建设必要性分析基础上,立足当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及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从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课余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因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了一些普通高等教育中少有的风险,并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声誉与可持续发展。因而,我国宜构建包括政府、办学者和社会等多主体的监管体系,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与治理结构,以期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规范办学和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蔓延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经济全球化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与环境.但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资源,加大中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步伐的同时,问题也在办学过程中随之出现.我国的教育界、学术界对这种新兴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对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风险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研究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动因和历程,接着深入分析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政策法规性很强的办学领域,受到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约束与引导。对我国近十年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和法规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更好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文章首先梳理了2000年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以及这些政策法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类型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办学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教育主权问题、外方合作者的资质和水平问题、办学行为和域外文化渗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中外合作办学一方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增加教育资源、缓解教育供求矛盾,借鉴先进办学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展筹资办学渠道、规范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忽视了这些条件,如不坚持我国教育和文化主权,不适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不合理的专业结构,不具融合性的国外资源等,其将会对高等教育发展起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由“高等教育的边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内容不断完善,合法性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态度也越来越积极,政策发展成果值得肯定,但是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整体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甚为薄弱。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产生的背景、演进、政策执行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交流合作模式,其宗旨是通过引进外方的优质资源,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其创新发展,有必要梳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存在的现状问题,从融合中外特色,加大引智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文化交流,加强质量监管等方面着力创新,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中外合作办学一方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增加教育资源、缓解教育供求矛盾,借鉴先进办学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展筹资办学渠道、规范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忽视了这些条件,如不坚持我国教育和文化主权,不适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不合理的专业结构,不具融合性的国外资源等,其将会对高等教育发展起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却席卷全球的形势,论述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发展,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郭凯  马前锋 《文教资料》2013,(36):126-127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从前期的坎坷摸索到现在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其发展历程,指出了中外合作办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对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且在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力、国际学生吸引力、科研学术引领力、跨境教育“中国方案”影响力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尚存在结构布局不够均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能力亟须提升、高效能治理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为此,中外合作办学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补齐短板,在适度统筹规模和效益、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加大支撑保障力度、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关切、把好引进和审批准入关,完善合作办学治理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的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切实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早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就已经萌芽,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筹款渠道多样化、追求教育本体价值等特点。它的萌芽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近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对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依附现象。促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应把握主体性、本土性、开放性等原则,合理定位课程目标,注意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寻求国外课程内容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李璐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19-1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反过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也给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当前我国对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笔者对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