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词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方言里语缀“子”和普通话相比要活跃得多,因而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的词相当发达。本文仅讨论与普通话词形式完全不同的含“子”新疆方言词。这一类词语和普通话差异最大,方言区以外的人很难从形式上理解其意义。我们先逐词诠释词义,再提供正式出版物中的书证,借以展示方言语境下的准确语义。  相似文献   

2.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使用超越了普通话“把”字句使用的条件范围,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某些句式的使用频率也高出了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其原因之一是受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对新疆汉语方言中的“把”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即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的手段,在普通话语法中是很不丰富的。但在宿迁方言中,却存在着一些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构形手段。同时,宿迁方言中词与词的组合,即句法结构方面,与普通话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也都显示了宿迁方言语法的地方特色。壹构形法—附加成分(一)后缀1.“一子”“桌子、椅子”等跟普通话一样,但,在宿迁方言里,后附成分“子”远比普通话用得广泛,普通话中不少不用“子”的名词之后,宿迁方言里都可以用。它们可以分  相似文献   

6.
作为表选择关系的“Ma”,在新疆地区使用的范围比较广,而“X-Ma-Y”句型的使用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更为广泛。对新疆汉语方言中“X-Ma-Y”句型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其用法和性质,重点对新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中选择疑问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中选择疑问句在句法位置上的不同表现,同时,还重点讨论了新疆汉语方言表选择的“Ma”在“A-Ma-bu-A”中的句法表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章简介     
马克章,男,1938年生,河南偃师市人.乌鲁木齐成人教育院教授.1963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曾任原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兼副主编,新疆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后任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师范教育处副处长;另为中国修辞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新疆汉语言学会理事.执教30余年,他先后主讲过“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汉字书法基础”,还开设过“普通话与口语训练”、“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教育教学科研与论文写作”等专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分析了五台方言的“子”尾的语音特征、构成形式和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子”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应重视方言语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很少涉及方言语料。这种情形不便于学生了解普通话语法与方言语法的差异及掌握普通话语法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应重视运用方言语料,让学生通过普通话语法和方言语法的比较,深入了解和认识普通话语法特点,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1.
新疆汉语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的语气词相比,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的不尽相同,而且一些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可以说,新疆汉语方言的语气词显示出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宜都方言中,“哒”[ta]字是个比较常见的助词,主要被用作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种。对方言“哒”字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普通话中与“哒”字相近的助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深化对方言中助词的整体认识。笔者对宜都方言中助词“哒”的考察除了引用宜都方言的实例进行分析,还结合汉语普通话中有类似语法意义的词汇以及相近方言对“哒”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里由后缀“子”构成的派生词为数很多,不仅名词、量词里有,而且动词、形容词里也有。无论从这类词的数量上,还是从这类词的构造和意义上同普通话相比,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普通话里,后缀“子”能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大多数词中,这些成分在现代汉语中都是非独用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如“帽子”、厂子”、“本子”、“胖子”、“乱子”、“弯子”、“灯罩子”等),尽管是否用“子”有一定的习惯性(如能说“肚子”、“李子”,而不说“肺子”、“枣子”),但后缀“子”用得还是很普遍的,由它构成的名词也很多,因之,一般语法  相似文献   

14.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内蒙西部汉语方言有朴实、敦厚、热情、豪爽的气质,它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小异,并和晋北、陕北及张北等地形成一个地域性较大的方言区。民间小戏“二人台”传统剧目的用语,就是以内蒙西部汉语方言所显示的情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淮北方言研究进行了综述:语音主要是淮北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主要是淮北方言同普通话词汇的词义、词形、词源比较;语法主要是“子”尾、语气词“来”.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18.
汉语各方言里都有词尾,但情况不尽相同,方言的个性在这里往往也能得以体现.就宁波方言来看,它的词尾较多,而尤以“头”、“子”尾词最为丰富.“头”、“子”尾词,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都有,但其内部憎形又十分复杂,通过分析比较,可为吴语区人学习普通话词法提供一定的借鉴.《宁波方言中的“头”尾词》一文已发表于《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本文专门探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的“子”尾词.  相似文献   

19.
陈山青教授     
陈山青,女,1968年8月生,湖南汨罗人,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中系教授。1990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系。1998年3—4月参加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二十六期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同年5月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2001年8月评聘为中国语言学副教授。2002年7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抚州方言中“个”的用法灵活多变,作为助词的用法是由量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虽然普通话的“个”也存在着语法化现象,但抚州方言“个”的语法化表现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抚州方言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