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完整的目录,对于研究古籍著述、古代学术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书·艺文志》中著述的《诗》类书目在后世大部分都已亡佚,《汉书·艺文志》后的六大主要史志目录对其记载也极少,保存至今且为人熟知的仅《韩诗外传》《毛诗》和《毛诗训故传》而已。本文旨在详细考察《汉书·艺文志》所录《诗》类书目在历代史志目录中的存亡情况,并分析这些书目的散佚原因,以此明确《诗》之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2.
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相似文献   

3.
《明史·艺文志》在编纂方式上,与以前的正史目录有着明显的区别,不是记一代藏书,而是专记一代著述。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当时没有可以依据的官藏书目;同时,明代官私藏书甚丰,要照顾到艺文志的内容与整部正史的平衡,也难以全部录入。这种编纂方式可从正史艺文志的编纂源流上找到依据,并且还有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国家图书馆藏416卷《明史》、王鸿绪《明史》与武英殿本《明史》中的《艺文志》部分收录了明末来华传教士的著作,其收录情况是清人在当时对西方文化认识的反映。《明史·艺文志》对明末来华传教士著作的收录呈数量少、种类少、内容高度相似以及重视天文历算之学的特点,反映出清人对西方文化的轻视、误解、排斥、实用主义态度以及背后的华夏中心观念。  相似文献   

5.
《史记》、《汉书》均载录陆贾的著述,但陆贾著作除《新语》外,其它著述大都已经亡佚。目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陆贾著作如《楚汉春秋》、《陆贾》等仍存在若干争议之处,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有关陆贾著述的载录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楚汉春秋》,这是一部近于《左传》的作品,故《汉书·艺文志》将其置于"六艺略"春秋类;一是"儒家类"《陆贾》,它近于后世的文集,其中收录《新语》、兵权谋《陆贾》及其他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6.
姚思廉《梁书》、《陈书》表志全无,后人补者甚多,独《陈书·艺文志》似尚无人补之.有陈一代虽国祚短促,然艺文亦未可谓衰败,顾野王、姚察、徐陵固名世之俊彦也,岂可使之泯泯无闻,今自《隋书·经籍志》、《陈书》、《南史》、《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诸书中,将陈人著述辑出,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并注首见之书于后.  相似文献   

7.
论黄虞稷的目录学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虞稷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的《千顷堂书目》 ,作为私人藏书目录 ,体例严整且具创造性 ,开著录一代著述之先例。他参与编修《明史·艺文志》 ,“去前代之陈编 ,纪一朝之著述”的体例 ,即以《千顷堂书目》为据  相似文献   

8.
点校本《明史》问世前出现的万历首辅申时行的传记,至少有十多种。这些传记对申时行或仅记事迹不予评论,或极力歌颂,或予以肯定但行文平和,或褒贬兼有而以褒为主,或虽以褒为主而批评用语亦有一定的分量。而从问世时代分,则明代问世者大体持表扬歌颂态度,清代问世者则多半褒贬相兼且批评用语有一定的分量。这些传记为点校本《明史》底本即殿本《明史》的申时行传,提供了撰写参考。点校本《明史·申时行传》关于申时行籍贯,以及关于其子申用懋任职经历等记载皆有需加考订之处。现存殿本《明史·申时行传》的清朝明史馆拟稿中,有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申时行传》和旧题万斯同编撰《明史·申时行传》,两者多有区别,前者观点相对陈旧,这当反映出前者问世当早于后者,这一状况值得治史学史者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目录书,是研究古代图书状况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其《易》类著述流传至今,大部分书在后来的目录书中已很难看到,多数人认为已经亡佚,该文详细考证《汉书·艺文志》中《易》类著述篇章的流传情况,从而明确《汉书·艺文志》中的《易》类著述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10.
韦庄(?——公元910年),京兆杜陵人,晚唐五代著名的诗人和词家。其一生著述颇丰:《蜀梼杌》载其有《浣花集》二十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载有《笺表》一卷、《谏草》二卷、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目录书,是研究古代图书状况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其<易>类著述流传至今,大部分书在后来的目录书中已很难看到,多数人认为已经亡佚,该文详细考证<汉书·艺文志>中<易>类著述篇章的流传情况,从而明确<汉书·艺文志>中的<易>类著述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19日,记者对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清史主体工程项目《清人著述总目》和《清史·艺文志》主持人杜泽逊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明朝万历中矿税大兴,是导致明王朝衰亡的重大史事。对于明神宗派出的矿监税使,《明史·宦官二·陈增传》仅载王亮等17 人,漏载颇多,本文现予补正  相似文献   

14.
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毛奇龄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草拟弘治、正德朝纪、传及诸杂传二百余篇。考毛奇龄《西河集》中的《传》十一卷其实并非全是他在史馆时所拟的史稿,其中还杂有他撰写的部分清人传记。毛奇龄出史馆后,仍然继续关注《明史》修纂,进一步阐释了对"大礼议"的见解及《梁储传》的辨证。毛奇龄还撰成《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经王鸿绪审定后,收入他的《明史稿.后妃传》中,而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取材主要依据王鸿绪《明史稿.后妃传》,毛奇龄是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实际修纂者,他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明史》堪称二十四史之善本,然其遗漏和缪误亦是颇多,今人黄云眉已有《明史考证》数册,兹以地方史料再补证二处。一《明史》卷一四四《盛庸传》:“盛庸,不知何许人。”  相似文献   

16.
朱珂 《华章》2012,(19)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两者也存在分类方法、“小序”、“总序”的不同,相对于前代著述所作的创新也各有特点,本文就两者的差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前的作品通称古籍。我国古籍很多,据杨家骆统计,两汉及两汉以前已有1033部,计13029卷;到了清末,增至181755部,计2367146卷。流传到现在,估计有七、八万部(转述自《世界图书》1981年第三期)。了解古籍,先要了解古籍的分类。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里面的《艺文志》。清代金榜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  相似文献   

18.
杜志勇 《安顺学院学报》2012,(2):109-111,136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述,关于其成书,向无论述,《汉志艺文略》一文所论与《汉书艺文志举例》相仿,经详细比对发现《汉志艺文略》乃是《汉书艺文志举例》的最初之稿。  相似文献   

19.
明成化年间编纂的《河南总志》与《山西通志》,是我国较早编出的省志。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所修的《明史·艺文志》对《成化河南总志》著录为:“胡堙;《河南总志》十九卷。”乾隆年间编辑的《四库全书》,不唯没有收录该志,却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雍正河南通  相似文献   

20.
马士英、阮大铖被合传于《明史·奸臣传》。传文中,马士英的科考时间、阮大铖与魏忠贤的交往、马士英的结局等三个问题语焉不详,或存在疑义,有必要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